袁隆平的伟大事迹(精选5篇)
袁隆平的伟大事迹(精选篇1)
  “袁隆平”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不仅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获得过联合国“科学奖”哩!今天,我要说的是我家的“袁隆平”。
  我的外公七十多岁了,身体特别硬朗。退休前,他是县里分管农业的领导。听妈妈说,外公是华中农学院的高材生,不过看上去就像个庄稼汉!因为外公每天早出晚归,骑一辆破自行车,整天和泥巴、庄稼打交道。为了试验新品种,他常常从早到晚地泡在田间地头,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记录种苗的生长时间和收获率。虽然戴个大草帽,皮肤还是被晒得黝黑,活像个非洲人。
  终于退休了,外公总该享享清福了吧,可他还不肯闲下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研究他的老本行。今年,退休已经十多年的外公又研究起“巴西旱稻”来。他说,这种旱稻的耐旱本领特别大,如果试验成功,能很好地解决庄稼缺水这个大问题。为了试验,一大把年纪的外公自己动手开了一块试验地;为了保证早稻的健康成长,他自己动手拔田里的野草,捉稻秧上的害
虫,比照顾我还要细心;为了得到“巴西旱稻”详细的生长资料,他天天下田观察、记录,常常忘了按时回家吃饭。家里人常笑他,说他的干劲比年轻时还大。
  年轻时的外公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我无法见证,但是现在的外公在我心中和袁隆平一样了不起!
 
袁隆平的伟大事迹(精选篇2)
  您曾说,您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穷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研究,您让世界数十亿人民摆脱了饥饿。
  这是您离世的那天,我在海边偶然间拍到的一张照片。一株嫩绿的芽儿,正从沙砾中萌发。凑近一瞧,那绿油油的叶子上,还零星地挂着几颗沙砾,在夕阳的余晖下闪闪地发着金光。一阵海风吹过,这株芽儿便开始舞动着、摇曳着、舒展着。
  您看到了吗?这株嫩绿的芽儿,充满了生机,孕育着希望。您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
一粒好种子。”而您可知,这是谁洒下的种子?也许,这颗种子曾随着风的律动,从您的稻田里散落到了这里,扎根在这片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您瞧,那粗壮有力的根茎,钻开了沙砾,冲破了束缚,奋力地向上生长着。
  您看到了吗?不远处,一家人正沉浸在这惬意的时光里。初夏的傍晚,阳光褪去了那份炙热,大人们并肩坐着,一边聆听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一边眺望着远方的天际。您瞧,孩子们将沙子和着海水,堆成了城堡的形状,玩累了,就钻进父母的怀里打起了盹……我想,假如您也能看到这幅场景,您一定会感到欣慰吧!您热爱这片热土,更热爱这片热土上的人们。
  您是一个甘于奉献的人。您曾说,您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您不图名,湖南省农科院院长的职位曾被您以“耽误研究”为由给婉拒了;您不图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奖金被您全部捐了出来。您图的只是“想要人民不再挨饿罢了”。是的,您更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
  您是一个豁达开朗的人,在参加“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前,您穿着深的西装,您说:“到北京去领奖,是非常庄重的一个事情,所以我要穿上正装,扎上领带。”周围的人问:“您觉得自己帅不帅?”您点了点头,又立马“害羞”地否认:“现在不能讲帅了。”您的一席话,逗得身
边的人哈哈大笑。您曾给妻子写情书:“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是的,您更是一个浪漫体贴的人。
  人们说,您从泥土中来,终到白云中去。于是,我仰起头,凝望着被夕阳染红的天空。此时,一缕阳光从云缝中钻了出来,暖洋洋地洒在沙滩上。夏日傍晚的阳光,温暖得能让人睡去。您说,您梦里的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也许此刻,您正在梦乡里酣睡。
  您听到了吗?千万人的送行队伍中,人们一遍又一遍呼唤着您的名字。袁爷爷,一路走好!愿您禾下乘凉,梦里稻香满园……
袁隆平的伟大事迹(精选篇3)
  新中国成立前,袁隆平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立志学农,躬耕田野,解决中国人的温饱问题。民以食为天,“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多年以来,袁隆平始终没有放弃对杂交稻的研究,哪怕耄耋之年,仍然锲
而不舍在稻田里搞研究。为了让人民远离饥荒,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袁隆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孜孜不倦、一以贯之的坚守,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源于坚定的信仰,源于福谋天下的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厚植殷殷爱国情,培育拳拳赤子心,以信念为笔,初心不改,担当作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丰硕的“幸福果”必然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从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从湖南、云南到海南,他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哪里有希望就去哪里。如同大海捞针一样,袁隆平奔走在田野,埋头于实验室,靠着吃苦耐劳、不断探索的精神坚持、靠着矢志不渝、奋斗以成的无私奉献。即使鲐背之年,袁隆平依然谈笑风生称自己是“90后”,他说,“退休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涵养有“十年磨一剑”、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担当精神,经得起挫折、耐得住辛苦、忍得受寂寞,坚忍不拔、拼搏进取、勇挑重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高产、再高产、更高产、超高产!”这是袁隆平毕生所求的梦想,更是支撑他敢于创新的信念。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全世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学者数不胜数,但大多数人都在攻坚过程中被固有思维局限,导致失败放弃,错失了发展机遇。而袁隆平院士却一直甘于当好开拓创新的“有心人”,依靠科学理论、发扬创新精神,他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在采集过程中发现了新机遇,到了雄性不育野生稻,为杂交水稻开辟了“新品种”,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要从袁隆平身上汲取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持独立思考,敢于突破自我,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与豪情,锐意进取、迎难而上,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一粒种子,一生追梦;一种情怀,一生坚守。您是真正的英雄,是当之无愧的国之脊梁,向您致敬,愿您一路走好!
 
袁隆平的伟大事迹(精选篇4)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尖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平用惊人的科学成就响亮地回答了这人问题。
  袁隆平、平头小脸,土里土气。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和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3亿人的命运呢?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执著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似“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未来,袁隆平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隆平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平。
致敬袁隆平
 
袁隆平的伟大事迹(精选篇5)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
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