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光荣事迹材料
袁隆平光荣事迹材料(通⽤28篇)
  在⽇复⼀⽇的学习、⼯作或⽣活中,⼤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属于事务公⽂的⼀种,有弘扬正⽓,表彰先进,推动⼯作的作⽤。拟起事迹材料来就毫⽆头绪?以下是⼩编整理的袁隆平光荣事迹材料,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袁隆平光荣事迹材料篇1
  ⼤家好!今天很⾼兴由我来给⼤家讲⼀个关于“杂家⽔稻之⽗”——袁隆平先⽣的事迹
  1960年罕见的天灾,带来了严重的粮⾷饥荒,袁隆平⽬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少⾷,流离失所。今天,⼈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们的威胁。他决⼼努⼒发挥⾃⼰的才智,⽤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1000⽄、2000⽄的⽔稻新品种,让粮⾷⼤幅度增产,⽤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个公式:知识+汗⽔+灵感+机遇=成功。
  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到1974年配制种⼦成功,随着杂交⽔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积推⼴,袁隆平名声⼤震。在成绩和荣誉⾯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并组织助⼿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随着杂交⽔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本、法国、英国、意⼤利、埃及、澳⼤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奖。国际⽔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纳森博⼠⾼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称为“杂交⽔稻之⽗”,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类带来了福⾳。”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来,从⼀个⼭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的名⼈,登上了“杂交⽔稻之⽗”的宝座。致敬袁隆平
  袁隆平光荣事迹材料篇2
  他⼀辈⼦只做⼀件事,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就是我最敬佩的⼈“杂交⽔稻之⽗”——袁隆平爷爷
  外界对袁爷爷最动⼈的⼀句评价是:“⽤⼀粒种⼦改变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粒种⼦是怎么到的,14天,14万株⽔稻,他左⼿持放⼤镜,右⼿拿镊⼦,弯腰⼸步,在湘西稻⽥⼀株⼀株地,终于到了⼀棵雄性不育株⽔稻。1961年7⽉的⼀天,袁爷爷发现⼀株稻株结出了230多粒稻⼦,他推算⽤这个稻株做种⼦,⽔稻亩产会上千⽄,⽽当时⾼产的⽔稻才不过五六百⽄。在袁爷爷的努⼒坚持下,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研发,接连攻破⽔稻超⾼产育种难题,⽔稻亩产从700公⽄突破到1200公⽄,袁爷爷带领着他的团队⼀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这样的辉煌成就真是令我佩服。
  袁爷爷有两个梦想,第⼀个是⽔稻长得有⾼粱那么⾼,我们可以坐在稻穗下乘凉。我想他的这个梦,已经快要实现了。回忆曾经缺粮的苦,他⼀字⼀句严肃地说:“⼀粒粮⾷能救⼀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个国家。”⽽今天,他的所作所为,不正是⼀个国家的拯救者吗?
  袁爷爷的另⼀个梦想:是让全天下都能吃饱饭。他在湖南开办杂交⽔稻培训国际班,来⾃80多个发展
中国家14000多个学⽣跟他学习最先进的育苗技术,亲切地喊他“爸爸”。是的,他不愧被称为世界⼈民的“爸爸”。袁爷爷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长不出庄稼的马达加斯加开荒,去仙⼈掌都种不出的迪拜种⽔稻,不仅是我,许多的外国专家也由衷地佩服他。
  袁爷爷的事迹时时刻刻⿎舞着我:他造福世界的技术,攻坚克难的勇⽓,乐观豁达的⼼态,低调谦逊的美德,没有⼀项不
令我佩服,⽽最让我钦佩的,却是他那专注、坚持、毕⽣逐梦的信念。2021年5⽉22⽇,91岁的袁隆平爷爷离开了我们。巨星会陨落,光芒永不灭!袁爷爷⼀定变成了天上的恒星,正含情脉脉地凝望着⼤地的五⾕丰登吧。记得您曾说:⼈⽣就像种⼦,要做⼀粒好种⼦,⽽我想对您——我最最崇敬的⼈说:我会好好吃饭,也会努⼒做⼀粒好种⼦!
  袁隆平光荣事迹材料篇3
  这两天的天⽓格外阴沉,云浓得像是要滴出⽔来⽽却迟迟不下。使⼈的⼼上莫名蒙上⼀层压抑,在这种⽇⼦⾥⼜听见袁隆平院⼠去世的消息,不禁感受⼼中空落落的,像是少了点什么似的。
  袁隆平院⼠是我国杂交⽔稻研究的开创者,可以说没有他,我们⽼百姓还是吃不饱,还是会挨饿,但是为了让⼈民吃饭,他付出了多⼤的努⼒,你知道吗?1960年7⽉他发现⼀株“天然杂交稻”,从此便开始
独⾃研究杂交⽔稻,那时他的家⼈都不⽀持他,认为他⼀个⼤学⽣去种什么⽥。后来1997年,她才有了⾃⼰的团队来研究。⽽1960年——1997年这37年间,他都独⾃⼀⼈奋⽃,在稻⽥与实验室间。
  听过⼀个故事,就是在时期袁⽼将他保护级的实验品种在4分⽥中,后来,稻株被收,他看见⼀⼝深井中,竟还有⼏株竟奋不顾⾝地跳下去。可以说没有这⼏株实验稻就没有今天的杂交⽔稻,袁⽼奋不顾⾝可以说今天的粮⾷是袁⽼拿⽣命换来的呀。
  袁⽼在采访中说:我有两个梦⼀个是“⽲下乘凉梦”,⼀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简简单单⼏句话虽使⽤了夸张却难看出他的雄⼼壮志。袁⽼,您逝世了,我们⼀定会完成您未完成的梦想的!
  采访中,记者问袁隆平“如果您再次看饥荒您会怎么做……”主持⼈话⾳刚落袁隆平院⼠便马上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这是⼀个⼈对他产品的最⼤⾃信,也⾜以看出,他对杂交⽔稻的⽤⼼良苦体现了他的初⼼。2021年5⽉22⽇13时17分32秒袁隆平院⼠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当时许许多多的⼈站在医院门⼝⽬送车对远去路过之处设有⼏辆车,就算有也是停下鸣笛致敬。场⾯,⼀度⼗分壮观。本来我还想什么时候能见他⼀⾯,因为离得⽐较近吗?这下,可是再见不到了。
  ⾬,落下来,⼜慢慢下⼤。这场⾬带⾛了袁隆平院⼠,都将他印在了我们的⼼底。
  袁隆平光荣事迹材料篇4
  2004年10⽉的⼀天下午,袁隆平应邀为依阿华州⼤学师⽣做了题为“中国超级杂交稻研究进展”的报告。经久不息的掌声过后,依阿华州⼤学校长请学⽣们提问。
  有⼀位中国留学⽣问道:“我们虽然⾝在国外,但经常关⼼国内的新闻,早就欣闻您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明⽩您的⼀些背景材料。我们想明⽩,您从⼩就喜欢农业吗”
  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时候,我很贪玩,有很多兴趣爱好。我读书,对感兴趣的课程,就认真听讲,⽽且考试得⾼分;对不感兴趣的课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了。⼤学毕业的时候,同学给我的鉴定是爱好:⾃由;特长:散慢。⾃由散慢,我就这么⼀个⼈。⾄于学农,起缘于⼀次偶然的机遇。⼩学⼀年级的时候,⼀次郊游,⽼师带我们到⼀个私⼈园艺场去参观。我看见树上的桃⼦红红的,葡萄⼀串⼀串的,花很漂亮。那时,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影⽚中有⼀个镜头,窗⼦外边就是葡萄什么的,两者的印象叠加起来,我感觉确实是⽥园美,就想长⼤后学农了。如果那时⽼师带我们到真正的农村去看,⼜苦⼜穷⼜脏,那我肯定不会学农了。”
  台下⼀阵⼤笑,为这位伟⼤科学家的坦诚和直率⽽叫好。他对⾃⼰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不加掩饰,让中外⼤学⽣们愈加觉得他可敬、可亲,完全真实地展现了这位科学家伟⼤和平凡的完美统⼀。
  就这样,他的学术报告在简单⽽热烈的⽓氛中结束了。
  袁隆平光荣事迹材料篇5
  袁隆平⼿⾥掌握着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他的⽣活却极其简朴。
  长年养成的习惯,他喜欢去⽥垄,⼀有时间就到实验⽥去观察,去呼吸⽥野的⽓息。如果说事业的成功给他的⽣活带来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到实验⽥去的交通⼯具,由原先的⾃⾏车改成了摩托车。他觉得这玩意⼉轻便、快捷。没料到,玩摩托车、飙车成为他⼈⽣的⼀⼤乐趣。
  ⽥⾥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扬花了,结实了……他跨上摩托车,⼀溜烟蹿上马路,拐⼊⼩径,溜上⽥埂,矫健的⾝影闪动在⽚⽚绿意葱茏或⾦黄灿烂的稻⽥⾥。⼗多年来,他先后换过⼋九辆不同品牌的摩托车。如今,虽已70余岁⾼龄,他还是经常骑着摩托车在⽥间转。
  2001年底,在朋友们的劝说下,袁隆平买了⼀辆赛欧牌家⽤汽车。朋友对他说,骑摩托车是“⾁包铁”,开汽车是“铁包⾁”,还是开汽车安全⼀些。他兴致勃勃地学起开车来,感觉还不错。有时,他把汽车开到了⽥边。他还笑着说,要去考⼀个
驾驶证哩。
  袁隆平光荣事迹材料篇6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尚、淡泊名利,⽣活简朴,不论刮风下⾬,天天⼯作在试验⽥⾥,⼀⼼只想着造福全体⼈民。袁隆平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创的杂交⽔稻不仅为中国的粮⾷⽣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且也在亚洲、⾮洲的⼀些国家推⼴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平在这次世界种⼦⼤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镜⼦,折射出⼀个公民、⼀个科学⼯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步,如果真正重视“⾝价⼏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周折,做⼀些⼴告、或者把他的奖⾦成⽴⼀个可以最⼤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的办法。
  但袁隆平呢,已经“满⾜于”⾃⼰每个⽉6000多元的⼯资,⽽且,尽管⾃⼰尚有⼀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件的衬
衫,100多块的鞋⼦,260元的⼿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夜暴富、为⾦钱不惜⼀切、对⾦钱挥霍⽆度的⼈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近⼋旬的袁隆平⽼⼈还给⽇益功利的社会上了⼀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还想着解决更多的⼈的吃饭发展问题、为⼈类取得更⼤的研究成果。
  那么,⽆数相对于袁隆平⽼⼈年龄的“年轻⼈”,是否该以袁隆平⽼⼈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努⼒向上、奋⽃不息呢?
  袁隆平光荣事迹材料篇7
  袁隆平爷爷,1930年⽣于北京,江西德安县⼈,⽣前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稻之⽗”,中国⼯程院院⼠”,是我最敬佩的⼈。
  很遗憾,袁隆平爷爷于2021年5⽉22⽇13点07分,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这位让⼈敬佩的院⼟从此离开了⼈世,离开了我们。袁隆平爷爷曾在中学时代就⽴志成为⼀名农业专家,所以在⾼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农学专业,从此⾛上研究农业的道路。
  袁隆平爷爷他曾经说,他做过⼀个这样的梦:⽥⾥的⽔稻产量很⾼,有⾼梁那么⾼,穗⼦有扫帚那么长,粒有花⽣⽶那么⼤,他就坐在这样的稻穗下乘凉。这场梦还没有实现,您为什么就远⾏了呢?⽬睹灵车驶过长沙街头的场景,我的眼泪在眼睛⾥不停地打转,这个为了国⼈能吃饱饭,⽽奋⽃了⼀⽣的袁爷爷,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现在,袁隆平爷爷的的⽲下乘凉梦,还没有实现,我们这些⼆⼗⼀世纪的年轻⼈,应该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依靠科技,把爷爷的梦想去实现。
  袁隆平光荣事迹材料篇8
  袁公千古,稻⾹绵长。
  ——题记
  我和您似乎有⼀⾯之缘,在书本上,在饭桌上,在⼈间⾥……但是,上天却⽆情地把您给带⾛了。
  中午,⼀个令⼈悲痛的消息,⼀时间在神州⼤地的每个⾓落传播开来,我望着央视新闻⽂章的标题,⼼头⼀震,只见上⾯写着“巨星陨落!袁隆平院⼠逝世,享年91岁”,我点进的页⾯那⾏字是那么醒⽬,也是那么的悲伤:“5⽉22⽇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稻之⽗’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
  您是那么的伟⼤,解决了中国⼈民的饱⾷问题;您⼜那么的平凡,没有逃过死神的魔⽖;您是那么的严肃,⼀丝不苟的做科学研究;您⼜是那么的慈祥,微笑着抚摸“杂交⽔稻”;您是那么的熟悉,我们中华⼉⼥⽆⼈不晓;您⼜那么陌⽣,我们⽆法再次相见……
  稻⾹绵长,您说您见过⼈民吃不饱饭,于是,您⽤尽毕⽣的⼼⾎研究“杂交⽔稻”,养活了整个中国,但是科研的背后,是千百个不眠的夜晚,是数以万计科研⼯作者的兢兢业业。您说您有两个梦想“⼀是⽲下乘凉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多么伟⼤的梦想啊,您⽤⾃⼰的精髓和智慧,在中华⼤地上撒下了希望的稻种,收获了⼈民梦寐以求的⽔稻。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我最⼤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上!”这是您在获得“共和国勋章”后的发⾔,我们看到了您的⾏动,您的努⼒,您的成果。“春种⼀粒粟,秋收万颗⼦”您为亿万中华⼉⼥谋幸福,造⼩康。我们的饭碗渐渐丰满起来,那⼀粒粒饱满洁⽩的⼤⽶,呈现在了千家万户的饭桌上,稻⾹绵长,飘向四⾯⼋⽅。
  朋友圈,微博,抖⾳……刷屏了您的光辉事迹,您看到了吗?中华⼉⼥在呼唤您,您听见了吗?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您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拯救了这个曾经饥饿的民族,养活了这个当时年幼的民族。我似乎看见您了,您⼿摇蒲扇,背靠秸秆,在茂盛的⽔稻下乘凉;我似乎看见您了,双⼿捧着那再次丰收的杂交⽔稻微笑着,我似乎看见您了,您闭合双眼,脸上露出了
慈祥的微笑,您累了,我们的英雄该休息了,您看着我们吃完了午饭,之后去了⼀个需要您的世界,那⾥有⼈民需要您,也愿您可以在那⾥永远开⼼。
  袁公千古,稻⾹绵长,您的精神将会永垂不朽,您的光芒将会永远熠熠⽣辉,您的事迹将会流芳千古。我们敬爱的袁⽼,感谢您的出现,拯救了我们的民族,您放⼼,我们⼀定会乖乖的把饭吃光。
  最后,以我读过的⼀⾸诗来寄托⼤家对您的崇敬和哀思: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物,
  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星⾠没什么区别,
  平时你总不⼤会时常想起他们,
  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
  然⽽他们却⼜和⽇⽉星⾠不同,
  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
  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
  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越多,
  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
  时代的⼀部分也随之定稿,
  后⼈翻阅时代的书页时,
  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袁隆平光荣事迹材料篇9
  就在2021年5⽉22⽇的下午在湖南长沙发⽣了⼀件令⼈⽆法描述的事情——袁隆平爷爷⾛了,中国的杂交⽔稻之⽗,⾛了,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个美丽⽽奇妙的世界。
  因为袁隆平爷爷曾经饿过肚⼦,他为了解决中国粮⾷问题,农业部在1996年⽴下中国超级稻计划。当时是五个进程,700公⽄亩产、800公⽄、900公⽄、1000公⽄,袁隆平爷爷所在的团队都顺利实现了,他们现在向每亩1200公⽄冲刺。袁隆平爷爷曾经说:“希望2019年就能实现每公顷18吨,向新中国70周年献礼。估计10⽉中旬就能够收获,现在长势⾮常好。如果没有特⼤⾃然灾害有90%以上的可能性能实现。”
  臧克家有⼀⾸诗:有的⼈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当然,袁隆平爷爷只是表⾯上⾛了,但他永远活在中国⼈民的⼼坎⼉⾥,他永远活在全世界⼈的⼼⾥。世界那么⼤,没有⼈会不记得他。
  袁隆平爷爷曾经说过:我有两个梦想,⼀个⽲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爷爷希望⽔稻可以长得像⾼粱那么⾼,希望⽶粒可以像花⽣那么⼤,同样还希望⽔稻可以覆盖全球,让全世界的⼈都远离饥饿。
  袁隆平爷爷把旧果实带⾛了,可他却把新的果实就给了新时代的⼈。真是应了那句话:我们中国饭碗要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上。
  袁隆平光荣事迹材料篇10
  为了杂交⽔稻事业,袁隆平⼏⼗年如⼀⽇,⽮志不移,视科学为⽣命。刚开始研究时,许多⼈说他是⾃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家不再饿肚⼦,我⼼⽢情愿吃这个苦。”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滇南育种遭遇⼤地震的威胁、上千次的实验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隆平研究杂交⽔稻的决⼼。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强种。袁隆平深谙这个道理。
  以实践求索真理、验证真理,不断创新
  科学家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袁隆平坚信实践能发现事实,发现真理,并能验证真理。袁隆平常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和书本⾥⾯是种不出⽔稻来的。”
  袁隆平认为,科学是没有⽌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创常新。先后成功的“三系法”杂交⽔稻、“两系法”杂交⽔稻、超级杂交稻⼀期、⼆期,从平均亩产300公⽄左右提⾼到500公⽄、700公⽄、800公⽄的⽔稻产量,就证明了这句话。
  淡泊名利,树⽴正确的⾝价观
  作为⾸届国家最⾼科学技术奖得主,⼜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杂交⽔稻培育技术更是“摇钱树”,袁隆平完全可以凭借这些跻⾝富豪之列。甚⾄有机构评估“袁隆平”这个名字的品牌价值⾼达千亿元。
  但袁隆平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不错,我⾝价值1008亿,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吗?没有。我现在就是靠每个⽉6000多元的⼯资⽣活,已经很满⾜了。”
  袁隆平光荣事迹材料篇11
  突如其来的⼀个消息,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明明并不熟悉袁⽼,但是,袁爷爷的离去还是使我的⼼不由得颤抖了⼀下。
  国⼠⽆双。
  多少年才能再出⼀个袁⽼⼀样,只想着⽼百姓的吃饭问题,为国家做出如此⼤贡献的⼈?
  “我有两个愿望,⼀是⽲下乘凉,⼆是全球覆盖杂交⽔稻。”
  “袁爷爷还是放不下我们,等到⼤家都吃过⽶饭之后才离开。”
  “⼀定是天上的⽶不够吃了,神仙们才来袁隆平爷爷去给他们种⽔稻了。那爷爷种完⽔稻之后再回来好不好?”
  “爷爷,我以后要好好吃饭,不浪费粮⾷。”
  看完⼀则则新闻,我的⼼也越来越难受。⽽⽣物书上的袁爷爷正抱着⽔稻,和他背后的⽔稻,⼀起开⼼的笑。
  爷爷在笑什么呢?
  爷爷⾛的时候应该不遗憾吧?爷爷看着我们吃完午饭,看着全中国的⼈民都有饭吃了,应该会很开⼼吧?他为祖国做出了多么⼤的贡献啊。爷爷的笑,⼀定不⽌是新型杂交⽔稻培育成功,还因为更多的⼈能吃饱饭了吧?
  爷爷,现在⽲下还不能乘凉,那我们就要帮您实现愿望,您都这么⾟苦了,那就歇⼀歇吧,我们⼀⼀定替您完成。到时候啊,您在天上看着我们就⾏了。
  世间再⽆袁隆平。
  倘若还有来世,爷爷继续培育杂交⽔稻好不好?
  终会有⼀天,可以⽲下乘凉,杂交⽔稻也可以遍布全球。袁爷爷⼀路⾛好!
  袁隆平光荣事迹材料篇12
  昨天⼀条新闻在各⼤平台上传开了:袁隆平院⼠逝世了,全国⼈民哀悼。
  “我毕⽣追求就是让所有⼈远离饥饿。”⼀句话感动到内⼼深处袁⽼⼏乎倾尽所有⼼⾎研发了杂交⽔稻,让全国⼈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
  反转⼜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稻之⽗,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平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次。
  “我有两个梦,⼀个是⽲下乘凉梦,我梦见⽔稻长得有⾼粱那么⾼,穗⼦像扫把那么⼤,颗粒像花⽣那么⼤,⽽我则和助⼿坐在稻穗下⾯乘凉。第⼆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亿五千万吨粮⾷!”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个成功利⽤⽔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稻之⽗”,袁隆平院⼠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
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觉,应该继续努⼒!”这样伟⼤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龄的袁⽼却说要继续努⼒。
  我们也应该学习袁⽼的不放弃,努⼒的精神品质,在⾃⼰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研究杂交⽔稻时⼀样。⽲下乘梦凉梦,丹⼼映青⽥,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神农⽒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间稻⽶满仓,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两岸,国⼠⽆双,缅怀!
  昨天晚上,我看了有关袁隆平的电影。就觉得袁隆平给了我很多启发。
  还记得有⼀次,天公不作美——外⾯下着倾盆⼤⾬。袁隆平便急忙穿上⾐和鞋跑到⽥⾥去。可是,暴⾬是⽆情的。那些被袁隆平细⼼栽培的⽔稻瞬间化为乌有,虽然当时受损害的是那些⽔稻,可是,痛却痛在袁隆平的⼼⾥呀!过了⼀会⼉,袁隆平的⼼情开始缓缓地平静了下来,因为他在⼀污浊中到⼀株幼苗,这真是燃烧的希望,⽣命的奇迹啊!此时的袁隆平⼼⾥⼜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