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事迹500字左右(6篇)
   
    袁隆平事迹500字左右篇1
    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平(北京的旧称),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被安排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水稻是湖南主要农作物。1966年,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上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通过培育水稻“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设想与思路,由此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1996年,中国农业农村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形态改良和杂交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胜利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目前,超级稻计划的五期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
    “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掩盖全球梦”是袁隆平一生的梦想。前者是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渐渐成为现实。后者是期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平安作出贡献。
    近年来,袁隆平虽然年事已高,但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记者曾多次在长沙与袁隆平面对面采访,老人每次都表示要向更高产的育种目标进军,“不从事杂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了。”
    袁隆平1981年获得国家创造特等奖,20xx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xx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xx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xx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袁隆平事迹500字左右篇2
    提起袁隆平,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赫赫出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位宏大的科学家!”确实,作为在世界上倍受尊重的“杂交水稻之父”,作为“中国最有名的农夫”,
作为农夫兄弟眼中的“米菩萨”,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可谓是大功至伟。
    然而,他对网民尊称他为“人民科学家”,却感到“诚惶诚恐、忐忑担心”,他虚心地说:“‘人民科学家’谈不上,我只是一名科技工。假如要说什么家,我觉得农学家最合适。”
    我想,仅从这一件普平凡通的小事,我们就足以感受到袁隆平的谦逊美德和人格魅力,令人敬佩,让人尊重。
    常言道:“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越是沉穗的谷子,越是低下头。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些人喜爱张扬、高调。比如,表现在学习上,喜爱吹嘘自己的博学与能耐,看过几本薄书,就自诩饱学之士、满腹经纶;写过几则公开发表的小文,就自封有名诗人、作家。表现在工作上,喜爱凡事必称大,有的事还没有做,就开始说大话,刚刚干出一点成果,便“拉长、吹大、垫高”,热衷于在媒体上“精心包装,隆重推出”。这种喜爱张扬的人,虽然简单引起他人的留意,或许能慷一时之慨,开一时之怀,求一时之名,取得一时之利,但这种人往往行之不远,登之不高。而谦逊的人则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以虚心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做人行事,这才是成就大业的基点,是走向胜利的长梯。
    或许有人担忧,谦逊的人,久而久之,会被人遗忘,终究会吃亏。其实不然。这些人、这些事或许一时难以广为人知,但当他们以踏踏实实的工作制造了业绩,以悄悄无闻的品行作出了贡献,名声拘束众人心中。这正像袁隆平所说的,我是搞育种的。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作为一个科研工,尤其如此,不仅要学问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而且要弘扬科学精神。要喜爱祖国,喜爱人民,这个是基本前提。假如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没有感情,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有了感情,才会为社会做一些事情、献一份爱心,这样你才会有欣慰感。
    特殊     是谈到物质享受时,袁隆平认为,精神上要丰富一点,物质生活上则要看得淡一点。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假如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在吃方面以清淡和卫生为贵,穿方面只要朴实大方就行了。少走弯路,少留遗憾,身心才会健康,心情才会开心,事业才会做得长远。致敬袁隆平
    由此可见,今天,我们正在全力建设和谐社会,最应大力弘扬的就是袁隆平这种谦逊美德,常怀一颗平常心,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个人的名利、进退、荣辱、都要看得淡一些,
超脱一些,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越是成果突出,越是贡献巨大,越是形势大好,越要保持忧患意识,越要保持糊涂头脑,做到“自豪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务实而不浮躁”,始终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一流的工作标准谋事尽责,多做贡献。如此,我们的工作才会大有起,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好地发展起来。
    袁隆平事迹500字左右篇3
    袁隆平一生扎根在稻田之间,实现了千百年来人民心中最朴实的愿望,攻克了曾经绊倒半个地球的难题,让上亿人口摆脱饥饿。袁老犹如夜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照亮了后来者连续前行的路,他给世人留下的不仅是丰富的食粮,还有无尽的精神财富。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缅怀他仰视星空的精神。袁老的两个梦想耳熟能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想试验田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另一个是杂交水稻掩盖全球,保障国家和世界的粮食平安。
    耄耋之年,袁隆平又提出研发“海水稻”的宏大构想。袁老说,“海水稻”研发胜利以后,在我国内陆和咸水湖周边进行产业化推广潜力巨大,假如可以推广两亿亩,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两亿人!
    梦想总是属于敢想敢为的先行者——20xx年,袁隆平团队在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种植示范,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中国人再次牢牢端稳了饭碗!
    我们纪念袁隆平,是缅怀他脚踏实地的品行。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长期奋战在农业第一线,把自己在一生浸润在稻田里。他坚信:“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需得下田。”他立下收徒“土味门规”——“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袁隆平曾说:“我会鼓起士气连续干下去,从‘90后’始终搞到‘百零后’”。隐没于乡间水田的袁老,生命的最终时刻还在为“禾下乘凉梦”和“掩盖全球梦”奔忙,还在努力带给中国和世界惊喜。多一些脚踏实地的科学家,多一些锲而不舍的追梦者,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就会孕育出更多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