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讲话《吾辈当奋进——致敬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人们为两位院士逝去而悲恸,深情缅怀两位杰出的科学家。
一日三餐,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袁隆平院士曾亲眼见过吃不饱饭的样子,自己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有网友说:“袁老是等我们吃完午饭后,才离开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袁老走过一地荒芜,却在中国人心里种下了一片可以安心乘凉的“稻田”。
他到超市去看米价,然后高兴走掉的画面仿佛还是昨天,他说自己83岁正青春的样子,还历历在目。
外界对袁隆平最动人的一句评价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粒种子是怎么到的:14 天,14 万稻株。他左手持放大镜,右手拿镊子,弯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终于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当时别人只要一提他,只一句:“农科院最出名的神经
病嘛!”
袁隆平的一大梦想,是让全天下都能吃饱饭。他在湖南开办杂交水稻培训国际班,14000 多个学生,来自 80 多个发展中国家。这门课叫“东方魔稻”,而袁隆平就是魔稻祖师。他去长不出庄稼的马达加斯加开荒,去仙人掌都种不出的迪拜种水稻。马达加斯加的农业部长来看他,送了一张最大面值的新货币,上面印着水稻稻穗图案。非洲国家的总统会专门来看他。有非洲朋友遇到他,会争着跟他合影。他在非洲有一个专属名字:Father (父亲)。曾有外国记者问他,为什么一定要研究水稻?他顿了顿回答:“稻米这个词的重要含义只有一个:生命。”
1996 年秋天,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 CCD 小行星项目组在银河里发现了一颗行星。 后来它被命名为,“袁隆平星”。致敬袁隆平
从刚踏入那片麦田到生命的终结,他也经历过无数的动荡和风雨,但最终给人以展示的,始终是温暖的能量,不息的精神,以及爱和关怀。
另一位陨落的星星吴孟超院士是中国肝脏外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为表彰他在肝脏外科取得的杰出成就,国际社会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吴孟超院士在手术台上分秒必争、拯救生命。因为长时间手术,他的脚趾已经不能正常并拢,右手食指更是严重变形。平时签字手会颤抖,但只要拿起手术刀依然精准果决、游刃有余。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生命的河。
面对篮球那么大的肿瘤,别人都不敢做手术的时候,吴老说“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在2004年,82岁的吴孟超,不顾众人的反对接下了一台复杂的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的对象是一个叫甜甜的女孩,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大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保命。
同事偷偷劝吴孟超,说别人都不敢切,你切了,万一出了事,你的名誉就没有了!
在旁人在乎“晚节”大过天的年纪,吴孟超只认“人命关天”,他果断地说: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名誉算什么!
2004年9月24日早上8点到晚上6点,吴孟超通过整整十个小时的手术,给女孩切掉了肿瘤。女孩说:“后来我选择了9月24号——让我获得再生的日子,和我心爱的人携手走上红毯。今
天我可以拥有完整的人生,谢谢您。”
合作多年的护士长写给吴老的信,令董卿读哭了,护士长在信中这样向吴老写道:“认识您三十多年了,在很多人看来,您是个传奇,但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叹口气说,力气越来越少了,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记住给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23岁的袁隆平立下誓言:“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吴孟超常说:“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一切为了人民,他们以满腔热血和激情,尽好一份责任、捧上一份心血,生动诠释了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他们身上最闪光之处,就是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让科学家精神熠熠生辉。
此刻我们抬头看天,袁隆平星和吴孟超星,或正在银河中注视着我们,而两位科学家对人民对人类的贡献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国士无双,一路走好!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敬,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
袁隆平爷爷曾勉励青年:“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 此刻,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无论起点在哪里,我们都应自觉传承薪火,担起时代的责任,将人生的追求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到适合自身建功立业的平台,不负韶华,奔跑追梦,这也是对这两位为民族复兴奋斗终生的老人最好的告慰。
我今天国旗下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