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知道“”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本课为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作了背景铺垫。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进行有目的的调查,也能完成初步的资料整理并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由于这段历史年代并不久远,很多年长者都经历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从长辈那里获取或多或少的相关知识,这对学习本课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些知识不成体系,带有比较主观的个人情绪,甚至有错误的地方,这就需要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充分利用课外信息和课程资源,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通过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背景和先进人物的特殊经历,学习和继承他们勇于艰苦创业的精神和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崇高品格。通过史料阅读与分析,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主要教训。
难点:“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和主要教训。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时期的宣传画
教师设问:“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头,足够吃半年。”同学们根据图文判断这幅宣传画出现的时期。(参考答案:“”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教师讲述:“”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失误。这一时期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设计意图
由图片导入,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讲授新课
(一)起步——中共八大
材料一
1956年,当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国家政治、经济领域基本确立之时,全国人民就面临着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这是一个全新的任务。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教师设问: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全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全新任务是什么?(参考答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教师讲述:195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造的迅猛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极大地调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积极性,全国上下精神振奋、热血沸腾,急切地想做一番新的伟大事业;另一方面,中国的社会主义仅仅处在它的初级阶段,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材料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选集·论十大关系》(第五卷)教师设问:按照苏联的模式建设社会主义行得通吗?(参考答案:行不通,因为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缺点和错误。)
教师讲述:在《论十大关系》中所强调的,实际上是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坚持从本国的实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同时确立了一个基本方针,即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
材料三
(“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教师设问:应该如何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参考答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教师讲述:八大正确地分析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的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只有依靠解放发展力、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才能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之后,中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