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年级  政治  教案
安宁市实验石江学校教学共案设计表
教学年级: 高一  年级 1、2、5、6  班.
教学时间: 2020    10 13—14  日 共  2  节.
课  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
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理解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坚定信念。
教学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教法与学法简述
讲授法、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
难点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教学准备
课本、课件、教案、优佳学案
教学内容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预习检测(学生回答)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2、知识梳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时间和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原因: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意义:激发了广大人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3、探究与分享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描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状况
简要概括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并说明党在这个时期的过渡是通过什么方式(和平/暴力)进行的?
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和意义?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教师具体讲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内容、特点、意义)
4、探究
PPT展示材料,提问“结合材料,分析从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总结: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学习要点展示:
中共八大的贡献社会主义的全面展开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如何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1957年,“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全面提前超额完成
【思考】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中共八大的贡献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4、社会主义的全面展开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一次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5、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6、如何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一个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个飞跃: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个肯定: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默写
一、导入
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呢?
    引出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小科普:三大改造(具体讲述)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追问:“为什么说是艰辛的探索?探索的方法?”
方法指导——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引领航向——中共八大
①重大贡献;②主要矛盾;
③主要任务
3、一五计划成就展示,探究:请从现在的视角回头审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你认为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验证了什么?
具体讲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的成就?引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追问有这些成就的原因?
4、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探究: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成就与曲折并存,请结合你对探索过程的认知以及前一部分对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了解,你认为这两个历史时期有何时代价值?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课堂小结
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课外作
业布置
基础练习
优佳学案随堂训练
拓展练习
 完成优佳学案配套练习册
板书设计
                            过渡时期起止时间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中共八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全面展开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