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激荡二十七年(1949-1976
——第一二单元专题复习课导学案
轴吗?
              经济                政治          外交(对外战争)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提出
                                              中国的外交政策:                 
1953.7
【知识构建】 活动二:学会自主学习,理清知识脉络。快来搭建属于你自己的知识大厦吧!
专题一: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3
一、成立
(一)、准备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9月,北平)
1. 内容:(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①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_____________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_____________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行政机关一律实行___________
②地位:《共同纲领》具有_________的作用。
      2)选举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等,定都_____,改为北京,国歌_______,国旗________
2.意义:(从制度角度)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新中国的一项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成立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日,北京)
1.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接受__________为施政方针,任命国家领导
人。
2. 向全世界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3. 意义:①(从国家角度)②(从党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巩固
(一)、西藏和平解放——195110月,拉萨)
目的:为实现___________
过程:西藏地方政府派出___________为代表与中央政府在____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二)、——19506——1952年年底)
1. 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颁布。
2. 结果:1952年底,基本完成,共有3亿多农民分到土地,占农业人口的60%~70%
3. 意义:①(制度)②(农民)③(农村)④(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抗美援朝战争——195010——19537月,朝鲜)
1. 背景:美国入侵朝鲜,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也阻挠了新中国统一的进程(侵入_____海峡)。
2. 概况:总司令_______。第一次战役初步稳定了_________;第二次战役,迫使“_________”转入战略防御;扭转了朝鲜战局;第三、四、五次战役,成功将战线稳定在________附近地区。志愿军被誉为___________
3. 结果及意义:19537月签署《____________》。    意义:①(世界)②(外交)③(国内)
专题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53——1956
1、经济制度确立
(一)、“一五”计划——1953——1957年年底)
1.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3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的_____水平依然很低。
2. 目的:有计划地实行社会主义建设。
3.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建立国家_______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对应地发展交通运
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建设人才。
4. 成就:(结合地图)“一田”“一桥”“二司”“三厂”“六路”,主要集中在______地区。
5. 评价:新中国工业化的______,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_________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年底)
1. 背景:(1)农业、手工业仍是_________,影响农业发展,难以满足国家_______建设的需求;
2)资本主义工商业自身的局限性,与国营经济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明显。
2. 过程:(1)农业合作化:农民按照_________原则,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2)手工业合作化: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______________”的政策,从统购包销到_________
3. 意义:(1)标志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___________________已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
2)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_________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政治制度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9月,北京)
1. 内容:(1)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__________________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规定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_________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选举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三大改造教学设计_______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决定_______为国务院总理。
2. 意义:标志着_____________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伟大变革。
专题三: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6
1、中共八大(19569月,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1. 内容:①主要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主要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意义:成为党探索我国_____________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
二、“”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61年)
1. 背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特点:①“”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_______;②人民公社化运动:“____________”。
3. 性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______
4. 评价:反映了人民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___________发展规律,造成___________年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1965年)
八字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四、“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 发动:①1966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②强调“_______________”,将斗争矛头指向“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修正主义分子”。③成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实际领导和指挥“文化大革命”。
2. 全面内乱:“”最大冤案——_______被加上莫须有的“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实行迫害,病逝。
3. 两大反革命集团:______反革命集团(1971年被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1976年被粉碎)
4. 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____________,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专题五:新中国的外交(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
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
1. 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外交方针:形象地比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条方针。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____12月,与印度谈判中提出)
1)内容: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__、互不侵犯、_____________、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_______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4. 万隆会议(____4月,印尼万隆)
1)性质: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_________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2)周恩来提出“_________”的方针,博得与会各国代表高度赞扬,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二、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
1. 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_________的提升,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2)过程:“乒乓外交”(_____4月)→______访华(19717月)→尼克松访华(_____2月),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__________》,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长期的_____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3)中美建交:197812,中美两国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双方自_____1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2. 重返联合国:_____年,第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3. 中日建交:随着中国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关系的缓和,19729月,日本首相_________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日本承认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_____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 建交高潮: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与西方很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个时期,中国建立
与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走向建交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