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的内容。面对中国科技一穷二白的局面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如“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这些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科研成果,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1956年,提出了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使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要使学生明白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文化自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2. 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
3. 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
4. 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技发展做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
研读图、片文献等多种类型的材料,提高理解、分析不同类型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
2. 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3. 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两弹一星” 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双百”方针。
【教学难点】
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课本相应预习内容;
3. 学生课前了解与中国科技成就有关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综合国力低微,遭致列强百般欺凌。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都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与文化成就,感受日益增强的中国国力。首先是科技成就,我们将一一了解“两弹一星”、漫步太空、杂交水稻、青蒿素这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二、讲授新课
(一)“两弹一星”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到相关问题答案并注明标记:
1、“两弹一星”指什么?
核弹(和)、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
:1964年10月16日
:1967年6月17日
导弹: 1966年10月
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
3、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它的发射,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第五个(美、苏、英、法)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以回答关键词的方式熟悉课本,全面的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取得的具体成就。
“两弹一星”的科研成果,离不开众多优秀科学家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出示两端材料,同学们猜猜他们是谁?
材料一: “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科技强国的夙愿。1948年赴美研读, 两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谢绝恩师挽留,毅然回国。1958年开始主持核弹研究。在飞沙走石的戈壁,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研制成功和。”
——“两弹元勋”邓稼先
材料二: “ 美国海军部次长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1955年,他终于回到祖国,并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与猜测人物,使学生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这样的优秀科学家的爱国热情与为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
◆出示两则材料,你能从这些优秀科学家身上感受到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材料一:
国名
美国
苏联
英国
中国
时间
7年零4个月
4
4 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材料二:“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邓稼先”
总结——“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大力协同、无私奉献、勇于攀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设计意图】通过我国科研成就之快,以及名人名言,是学生感受到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这些科研工作者的艰难与不易,感受“两弹一星”精神。
◆出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
材料一:“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材料二:“如果代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
结——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我国研制是为了粉碎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使学生明白中国是崇尚和平的国家。
·“两弹一星”科研成就的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漫步太空
◆出示时间轴,学生依据课本P92完成:
1999        神舟一号    无人飞船
2003年    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    航天员杨利伟
(标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    神舟七号    太空漫步    航天员翟志刚
④2016年    神州十一号  空间对接
设计意图】熟悉课本,理清中国在航天技术上取得的成就。
过渡:新中国的科技研究不但在军事科技和航空航天方面取得长足进展而且在解决民生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三)杂交水稻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曾经靠“两平”,一是,二是_______(袁隆平)。 袁隆平就是一位成功解决中国众多人口温饱问题的科学家。
·也有人说“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到底袁隆平做了什么让人们“不在挨饿”?
①成就: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简要介绍: 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籼型杂交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加20%,被誉为“东方魔稻”。)
·出示“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推广示意图”
②意义:为解决我国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奖项: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④荣誉:“杂交水稻之父”
过渡:除了吃饭问题,人口的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中国的一位药学家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诺贝尔奖,是谁呢?
(四)青蒿素
①发现者: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
②发明时间:20世纪70年代
③作用:抵抗疟疾
④奖项: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五)文化事业的发展
根据课本P94-95,,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1、 “双百”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的提出时间是?
(1956年,三大改造期间)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3、举例指出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出现的作品。
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话剧——《茶馆》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
4、试举出新时期我国文化事业的一项成就。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设计意图】熟悉课本,简要了解。
三、本课总结
◆引导学生讨论: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制,有效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
·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归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们热情投入、无私奉献。
·1988年,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新中国科技上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与国家、党、众多优秀科学家紧密相关,使学生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振奋了民族精神。在文化领域,同样获得巨大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