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教学目标】
1、梳理古代东西方生产工具发展历程。
2、对照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认识生产工具决定劳作方式。理解生产工具变革对人类社会的革命性意义。
3、认识科技创新的意义,形成责任担当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
难点: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新课讲授】
导入
在世界古代史上,农业生产工具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经历了漫长的演变。人们发明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不少生产工具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较为稳定。农业家庭式劳作、农业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是古代典型的劳作方式。……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生产力: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被称为生产力。
生产力三要素:生产工具(主要标志)劳动者(决定性作用)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又称生产工具,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是反映生产力性质的标志。
劳作方式:泛指劳动方式,包含劳动者和劳动工具,又包括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讲授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原始农业:农业发生于新石器时代。人们最初用以制作农具的材料是石头、树枝、兽骨和蚌壳,以石头为主。石斧是最重要的农具。因为当时实行刀耕火种,首先要用石斧把树木砍倒或砍伤,然后才能用火清理出可供播种的农地。
传统农业:从夏至春秋之前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在生产工具、生产结构等方面仍然保留了原始农业的某些痕迹。农具的种类和性质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但开始了金属农具排斥和代替石、骨、蚌和木质农具的漫长过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第二阶段,本时期的农具,无论在质料、形制、品类和使用的动力等方面都发生了有革命意义的重大突破。
曲辕犁取代直辕犁是中国传统耕犁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唐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宋代进一步完善和普及,标志着中国传统犁臻于成熟。
1、耕作工具材质:骨、竹、木、石、蚌、铜、铁。
材质
时间
特点
石器
 
旧石器时代制作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增加了磨制
青铜
约距今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晚期)
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在当时是珍贵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铁制
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2、耕作方式:
(1)距今1万年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2)距今七八千年新石器时代中期:耒耜锄耕。
(3)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铁犁牛耕出现。
(4)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推广。
(5)汉朝以后:统农业的重要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形成于新石器时代。指用刀和斧等砍伐森林,经过晒干、焚烧后,空出地面以播种农作物的一种生荒耕作制。刀耕火种农作方式的出现在人类历史上,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人类由只能以“天然产物”作为食物的攫取经济,跨入能进行食物生产的生产经济阶段。
3、灌溉工具:
(1)原始社会:陶器汲水、杠杆原理灌溉。
(2)东汉末年:出现翻车、三国马钧革新。
(3)唐朝:出现筒车(用水力)。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中国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
《马先生传》记载,“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
4、驯化工具:圈厩饲养、马槽喂马。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的进步
(1)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骨针。
(2)新石器时代后期:陶纺轮。
(3)汉代:放车纺纱、提花机。
(4)元代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2、陶瓷业
(1)人们最初:泥条盘筑。
(2) 新石器时代晚期:坯车制坯。
(3) 南朝时:匣钵。
(4) 唐宋时:支钉。
坯车:最初人们用泥条盘筑的方式来制造陶器,由于手工控制形状,陶器的圆度并不理想。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坯车控制圆度,还可以通过调节快慢,控制坯件薄厚。
匣钵: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支钉:是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而放在器物底部的以烧制好的粘土块。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3、治炼业
小型金属器具:锻打金属原料的方式。工具有融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金属的挫。
大型金属器具:铸造的方式。工具包括把金属融化成液体的坩埚、是金属液体成型的范等。
(1)煅打工具:熔化金属的土炉、打击的锤、磨平的锉。
(2)铸造工具:熔化成液的坩埚、成型的范。
(3)水排:东汉、杜诗、以水为动力,鼓风冶铁。
三、劳动方式的发展
1、农业家庭式劳作
(1)中国:战国各诸侯国统治者日益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以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生产方式,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指生产是为了满足生产者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相对应的是商品经济。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主要是自然经济而非小农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
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小农经济并不是自然经济,三大改造完成后,被农业合作社取代
改革开放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合作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2)古希腊、罗马:氏族部落解体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2、农业庄园式劳作
(1)古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2)中古西欧:大量的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3)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坞堡也带有庄园经济彩。
青瓷坞堡三国时期的青瓷坞堡, 1986 年出土于黄陂滠口镇,是一件能充分反映当时地主庄园经济缩影的典型器物。长方形。由围墙、前门楼、四隅角楼、左右厢房和四个盖钵式谷仓组成。门楼内站立一个武士俑,周边一圈有回廊栏板。
特别提醒:田庄是一个包括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单位,东汉末年的庄园经济不单纯是生产组织,也有军事组织的作用,都呈现出庄园武装化、堡垒化的趋势。
3、手工业
形式:家庭式劳作,作坊式劳作等。
特点:手工业者职业世代相袭,政府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