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
过程与方法 | 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罗纳德·科斯在自己的著作《变革中国》谈到: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还曾留下了这样的评价:“我是一个出生于1910年的老人,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许多事情,深知中国前途远大,深知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中国的经验对全人类非常重要!希望在你们,希望在中国。”这也正是我们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果,其中经济体制改革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学生朗读:
材料一: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
材料二:“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什么现象?
3.引导学生探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归纳总结其产生的背景,改革的目的,改革的过程是怎样的。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实施:
(1)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
产到户,自负盈亏
(2)发展(结果):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4.通过两则材料:材料一:“大包干,就是好,干部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改革后一年,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人均收入从22元增加到400元,生活有了改善。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有学生总结: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5.通过以上,归纳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6.课堂扩展: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第一次:1950年,变原来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但私有制性质没变。
第二次:1956年三大改造,变原来的农民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全民公有制。至此公有制确立。
第三次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开始吃大锅饭。
第四次:1978年,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次:1956年三大改造,变原来的农民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全民公有制。至此公有制确立。
第三次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民开始吃大锅饭。
第四次:1978年,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1.史料展示:
以沈阳一个铜厂和电厂的生产为例,分析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企业——只管生产。
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
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