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头绪较多,内容烦杂,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学起来将会很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把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理清,而且必须弄透造成曲折的原因。
本课内容围绕社会主义、探索、曲折、发展四个方面展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前提,探索中的失误是曲折的原因,探索中能够纠正错误又是发展的原因。中共八大制定的政策是正确的,它符合中国当时国情。以后的史实证明了什么时候依据八大方针政策办事,什么时候就发展快,离八大方针越远,对我国的经济造成的危害就越大。真正理解了这一特征,就为下一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作好了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我国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的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征,分析其危害;知道“八字”方针及其作用;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
过程与方法:
1. 教师提供大量图表和文字材料,使学生学会从图片和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2.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设问,让学生学会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思维方法
3. 通过小组(四人为宜)讨论,让学生学会参与、合作的能力与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图片,让学生体验到“”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疯狂”,使学生体会正确分析国情、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2. 通过对错误到正确的纠正,使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第一步,是制定经济建设方针。故而应该把中共八大制定的正确政策。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二十年探索的失误和曲折。
教学过程:
导入:
建议教师制作一张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图,设问:
谁能说说这条曲线反映了什么现象?——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曲折历程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去了解四五十年前充满激情的人们所走过的既新奇又茫然的探索。
新课:
明确本课标题的含义:①社会主义建设 ②探索故而必有曲折 ③虽然曲折但总体是发展的
从1956年起我国就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那么社会主义制度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回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经济结构。展示材料:
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虽然掌握着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命脉,是居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但在国家经济中还未占据优势地位,还广泛存在着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和部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材料看,当时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如何?——要求得出:小农经济、手工业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国营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
为了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和政策?
195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可通过展示材料,如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图和文字材料说明资本家的私有制墨迹转变成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利用教材图片《农民踊跃报名入社》图片并据一些数据: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1亿,占农户总数的96.3。得出:小农经济已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展示黑龙江孙吴县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数据:1956年1月,对全县手工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镇内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6个:铁木社(34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人)、被服社(11人)、工艺社(11人)、皮革社(6人)、调味社(7人)、食品社(9人);另有参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村工匠6人,计84人。占全县手工业工人总数的97.7%。得出:手工业者通过生产合作社的形式使个体经济转变为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
最后归纳,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成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到了。
二、 曲折发展的十年
想想看,根据你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解,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展示材料:
封建地主阶级,除个别地区以外,也已经消灭了。富农阶级也正在消灭中。原来剥削农民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
广大的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它的队伍扩大了,它的觉悟程度和文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
知识界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
广大的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
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它的队伍扩大了,它的觉悟程度和文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
知识界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材料反映的我国怎样的历史现象?——剥削阶级已经基本被消灭,所以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就基本解决了。
那么国内的主要矛盾又将是什么呢?为此,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中共八大会议。
材料: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八大报告
根据材料指出中共八大对我国的主要矛盾作怎样的分析?
材料: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中共八大报告
主要矛盾必然决定主要任务,根据材料看,中共八大规定了怎样的任务?
请你给这次会议作个评价。——要求得出:分析形势正确,故而主要矛盾抓得准,从而主要任务明确而准确,据此得出结论,这次会议表明“经济建设”成为党的主要任务,是符合国情的,因而是正确的会议。
从曲线图上看是否印证了这次会议的正确性?——学生读图表,得出结论:是的,因为1956年后的二年里,工农业生产总值呈迅速发展趋势。
那么为什么58年到60年呈下降趋势呢?那是因为195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始了“”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展示一组“你相信吗”的图片,设问:你能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中得出中共当时犯了哪些错误?——反映运动中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错误。
展示材料:1958年8月上旬,在河北视察时,来到徐水县,当听到县委第一书记张国忠汇报说,全县秋季收粮可达11亿斤时,很高兴地问道:你们全县31万多人口,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 应该考虑到生产了这么多粮食怎么办的问题。他同时提出搞人民公社的问题。8月5日,当张国忠在全县“共产主义思想文化跃进大会”上作《向共产主义进军》的讲话时,即根据的指示要求全县成立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过渡。几天之内,全县2 48个农业社宣布转为人民公社。
讲述:从材料看出,浮夸风带来了共产风,人们憧憬着共产主义的到来,于是,按需分配形式之一的“大锅饭”现象蔓延了。
展示图片:1958年,河北人民公社社员中“大锅饭”、贵州“农村公社食堂越办越好”。
轰轰烈烈的“”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展示材料:
就工业而言,正如副总理薄一波所说:“一九五八年的工业生产增加百分之六十六,看起来这象是;但是如果分析一下这百分之六十六的内容就知道……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仓库,还要开支保管费。这能算么?”至于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七○万吨”钢里,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也没有。薄一波一九五九年说的“一九五八年炼出来的三百万吨土钢,至今还埋在草里”(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一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 )
请你从材料中概括出两大运动所带来的后果。——通过从“花费……材料”、“制造……废品”、“什么用处也没有”等信息中得出:给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
我们一起来分析下是什么原因使党中央犯这样的错误呢?
分析:①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众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②人们急于求成思想指导
展示材料:
“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
在一九五八年宣布的“三年基本超过英国,十年超过美国,有充分把握” 。
再展示曲线图,1961年以后为什么经济出现上升趋势?
讲述:经济的破坏终于引起了党中央的注意。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展示材料,解释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大力加强农业战线,缩小基本建设规模,压缩重工业生产,大量精简职工,使积累率由40%下降到20%以下。巩固,指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肯定已有的成绩,并使其向纵深发展。充实,指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成龙配套,以便收到更大的经济效果。提高,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讲述:这样,我国国民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就由“以钢为纲”、全面“”,转向了调整,使纠“左”的工作继续进行,使失调的国民经济得以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总结十年来的建设,看出,尽管在探索中出现曲折和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在发展。
展示材料: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再次展示曲线图,1966年以后工业生产出现了怎样的态势?为什么?
回忆必修一所学的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知识。并展示图片,着重选一些对经济的指挥和管理不利的图片,如对各级领导人的批斗、全面夺权斗争等,目的是要说明当时政局混乱,大批
领导人被打倒,工人离开工厂离革命,使国民经济计划因无法执行而被废置,经济工作的指挥高度和管理系统陷入瘫痪和半瘫痪状态。
混乱的局势,涉及到交通运输、物资供应、工厂生产、产品质量等等,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十年,又给我国的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
展示数据材料:材料一: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建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陈晓卿《百年中国》
依据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