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分析三大改造进行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时空观念: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中华人民共各国成立的国际背景;分析人民政权巩固的国内外环境;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及外交政策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
3.史料实证:运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实证,深刻认识、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权巩固的必要性和巩固措施的重要影响。
4.历史解释:依托教材,结合丰富的史料,帮助学生准确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科学解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政策,认识其特点。
5.家国情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把握新中国建立以来民主建设发展的基本脉络,展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美好前景;培养追求民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努力的历史
责任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三大基本政治制。
难点: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这节课所学知识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们思考这些图片和哪些史实有关,通过这些图片把同学们带入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场景,并提出问题:新中国是怎样成立的呢?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政治、经济、外交是什么状况?为了巩固新中国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一课,来解答这些疑问。
【新课讲授】
【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新中国成立的背景,时间和意义等内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师】开国大典前夕,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在北平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什么会议?会议讨论的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
(2)内容
①确定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通过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③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内容: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师】展示《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老照片。开国大典宣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师】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怎样的局面?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学习人民政权的巩固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的具体原因、内容、意义等。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2)财政经济面临巨大困难
(3)美国发动秦朝战争给国家带来安全危害。
2.措施
(1)
①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三分之二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②依据: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③结果: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④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师】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思考点的问题:“说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材料:
“这次运动,涉及的人口和地域的规模是空前的,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继军事决战的第二场决战。这场决战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方针呢?我以为,我们还是要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战略方针。所谓‘集中优势兵力’,就是要联合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一切拥护土改的人士,组成一条伟大的反封建统一战线。所谓“各个击破敌人’,就是把分配地主土地和分配富农土地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即先动地主,暂时不仅不动资本主义富农,也不动半封建富农,待到几年以后再动封建富农。‘中立富农,保存富农经济’应该是这次土改中我们对待富农的政策。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
老师总结:
1.继续赢得农民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支持。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从此成为历史名词,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导致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源之一,从源头上铲除了这个障碍,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2.采取孤立地主的政策,有利于团结资产阶级、中农等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2)稳定物价
①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财政困难,商人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物价飞涨,市场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