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记住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时间、任务及其主要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的时间、性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内容;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标志。
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了解“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其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理解能力。
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
“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在于中国人民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学情分析初二年级学生对于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有一定提高,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一定背景知识基础,但是还不能形成完整体系的认识。初二学生个性突出。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肯定,并巧妙引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的完成。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难点:  “一五”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许多内忧外患,我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从而巩固新生政权的?(学生回忆回答)那么,在巩固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上来。但是旧中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国虽然已经胜利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并使工农业产值超过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但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而我国工业发展的水平具体怎么样,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PPT展示并分析,引出的话来导入新课)
 二  新课学习
 1 第一个五年计划
  师: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当时工业化起点低,经济落后,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于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开始实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什么叫过渡时期,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
期,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一条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的总路线,是照耀全国人民前进的灯塔。为了贯彻这一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请学生看书,具体了解"一五"计划的内容。(起止时间、基本任务、重点、成就)
  师:"一五"计划实施有哪些显著的成效呢?结合图片和一五计划成绩示意图引出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初步建立其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师: 在一五计划期间,新中国通过了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忆:一届政协上通过的哪个文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观看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结合书上内容思考《宪法草案》形成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知道宪法的诞生是通过人民的共同研究商讨形成的,具有广泛的众性,能够代表人民的意志,代表个民族的共同利益。
师:指导阅读,把握一届人大召开的时间、地点、目的、内容与意义。
师:一届人大的召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也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3  "三大改造"
   
师:通过视频了解三大改造的情况。
师: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方式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讲解三大改造的方式。说明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革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展示三大改造的相关图片)
师: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问:三大改造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本课内容较为丰富,依据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和历史课程目标,设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宽度,激发学生
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对于一些重难点问题应更加深入的讲解,有助于学生掌握,以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