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社会主义第二课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第二课第二框,本框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讲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辟中国特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储备、物质基础,为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一目“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通过了解过渡时期及其总路线和总任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领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第二目“在艰辛探索中前进”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做出艰辛探索。
二、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2.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四、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1.讲授式: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教学情感的传递。
2.启发式:通过教师的提问或者讲述使学生产生思考与启发。
3.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图片、案例的展示呈现于引导学生思考。
(二)学生学法:
1.自主学习法:课前回顾上节重点,预习本节课内容,课后自我总结与反思。
2.合作探究法:对教学重难点可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解决。
第二部分: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部分【驻足当下的路】
驻足当下的路,看看今日中华之辉煌:观看视频
议题一:请用一个词谈谈你此时的观影感受。
设计意图:激趣导课,聚焦主题。通过观看视频,感受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增进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
二、新课学习部分【回望来时的路】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1.过渡时期的时间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
(1)过渡时期的时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949-1956年)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一化”和“三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因此,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内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和思维突破相结合,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有更立体的理解,明白社会主义改造是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议题二:阅读材料,并结合本节知识,总结“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与材料相对应的历史必然性。
阅读材料:
情境一:新中国之初,基本完成,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既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情境二: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党可以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情境三: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情境四:新中国之初,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
(1)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3)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4)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
设计意图: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3.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对比两则材料:见PPT。感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开辟了道路: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实现了改革: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3)完成了变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设计意图:通过两则材料的直观对比,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新的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的八大
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设计意图:结合历史,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新的历史课题。理解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所作出的理论贡献。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历史成就
议题三:观看视频,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都取得了哪些具体的历史成就。
(1)工业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3)基础设施方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4)科教方面: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党的八大后国家所取得的成就,通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刻
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议题四: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4.人民众的艰苦奋斗。  ……
设计意图:课堂升华,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历史成就的原因。
4.艰辛探索: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当然在探索道路上我们也经历过曲折:、人民公社会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
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三、课堂总结部分【眺望未来的路】
写一写:我为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献礼。
一条路,走了65年,追寻探索,苦难辉煌,路选对了,就不怕远方。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