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意义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
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课前搜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介绍,学会从多渠道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持社会主义信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背景、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宪法的性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调歌头·游泳》是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即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数字,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几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
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提示: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2.史料展示:
史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15.8万吨
0.29公斤
  史料二:国民党退往台湾时掠走的财富
种类
数量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3.教师提问: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4.史料展示:
史料一: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
水平增加
135万吨
754%
46.2%
6649万吨
105%
7.4%
棉花
130.4万吨
193.3%
53%
粮食
1.639亿吨
49%
79.3%
发电
72.6亿千瓦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史料二: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中国(1952
年产量)
印度(1950
年产量)
美国(1950
年产量)
钢产量
(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
(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5.教师提问:上述两则史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6.史料展示:
史料一: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949年3月5日
史料二: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7.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8.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课文中出第一
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年底。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3.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是指宝成、鹰厦铁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四厂是指鞍山无缝钢管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4.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史料展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1954年《宪法》的部分内容
2.图片展示:
3.引导学生思考:读课本结合材料说说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教师讲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5.史料展示:
1954年《宪法》有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民主党派代表558人占45.52%少数民族的代表177名占14.4%。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6.教师提问:这么多人参与讨论说明了什么?这部宪法的制定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提示:说明政府尊重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7.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五四宪法所蕴含的宪法理念和国家基本制度成为之后历次修宪的蓝本。无论从宪法起草的民主程度还是从全民参与讨论的广泛范围五四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空前绝后的。
三、课堂总结
1956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建设的初步经验。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广大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通过材料给学生以震撼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5课 三大改造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完成的时间及历史意义;明确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搜集资料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激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大改造》情景故事:李老汉的困惑
老汉是贫苦农民,老伴早年过世,有一儿一女,和许许多多的农民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满怀对新生活的向往。1952年完成后他得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指望着今后能过上好日子但现实并非如此。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李老汉的生活看看能不能帮助他解决一下实际困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困惑一:李老汉在1952年的中分到了土地但是他很快发现靠自己单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也没有耕牛更没有钱买种子。后来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的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李老汉为了活命只得将土地卖了又靠借和租种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思考:
1.李老汉为什么要卖地?——分散致贫制约生产力。
2.怎么解决李老汉的困难?
(一)农业改造的原因
1.史料展示:
材料一:农村后三大改造教学设计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农村调查发现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发现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