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材分析
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回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路,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明确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步探索的艰辛、成就和走过的曲折的路。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认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巨大历史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
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2.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89页)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 应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活动: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学生:集体回答。
教师总结:明确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一化即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和“三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
因此,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情境探究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探究活动:同志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结合教材归纳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到相应答案。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该问题,并简单分析。
结论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体现在: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
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二、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他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四、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教师追问:我国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来说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查教材,思考问题,形成答案。回答问题。
结论二: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我国面临的崭新课题,为此,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始了艰辛探索。
情境探究二: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文集》第6卷,第329页
材料二:党的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
探究活动: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在联系?
2.材料二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思考问题,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点评,归纳知识点。
结论二:1.材料一表明我国工业底子极端薄弱,经济非常落后。材料二,党的八大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后的主要矛盾,由此可见,材料一是材料二的前提,材料二是材料一的解决措施。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教师总结: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我国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国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国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小结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