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能力培养:(1)通过对“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指导学生阅读、分析、理解、运用图、表格、史料等材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正确使用材料的能力。(3)通过课堂讨论、各抒己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创新的能力。
3.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坚定学生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其历史责任感。(2)通过对模范人物事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学法指导: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实施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等内
容,使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总结导入:(略)
知识结构设计:(略)
课后作业:社会实践调查
新中国诞生以后,党和政府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政权?在经济上采取哪些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
知识梗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通过先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然后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实施“一五”计划,通过经济建设发展了生产力,三大改造变革了生产关系,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同时,通过宪法的颁布,使民主政权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建立起来了。
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
(1)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党纲的内容。
(2)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引导学生思考中国革命已经完成党纲中哪一部分的革命任务?接下去应该怎么办?
(3)教师给学生讲清楚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概念,主要要给学生讲清楚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为使学生明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概念,可引导学生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进行比较,从比较异同中加深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概念的理解。教师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可参考毛选中的《新民主主义论》。
社会 | 政治 | 经济 | |
资本主义 | 国体 | 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
政体 |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独裁制 | ||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新民主主义 | 国体 |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 |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的个体经济、合作经济 |
政体 | 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国 | ||
社会主义 | 国体 |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
政体 | 民主共和国 | ||
(4)教师提出新中国成立时,尚有一部分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让学生阅读课文出要继续完成的民主革命的任务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属于民主革命的任务?
(5)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只有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巩固了人民政权,才有可能向社会主义过渡。因此,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本身,也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政治基础。
(6)教师指出向社会主义过渡,也需要一定经济基础。让学生阅读教材,出哪些事情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时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国营经济的建立,二是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利用教材中的“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通过表中1952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的百分数,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的百分数来具体、形象地说明建国后经过三年努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1.过渡时期总路线
请同学读书回答下列问题:(1)过渡时期是指哪段时间?这个时期社会形态发生怎样变化?
(2)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什么时间提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思考:“一化”与“三改造”的关系怎样?
教师总结: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概括为:“一化三改造,”“一化”与“三改造”的关系,也称作“一体两翼”的关系,“一体”是指一个主体,即工业化,“两翼”是指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启发学生思考:想一想:一体和两翼之间是怎样的?(联想一下:飞机的机身和机翼、鸟儿的身体和翅膀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工业化为三大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三大改造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同时也说明:这是一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那么,过渡时期总路线预计需要多长时间来完成呢?据此,党首先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读书回答: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指导学生先看课本,包括表格和的话来回答。提示:建国初年中国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式?
教师总结:因为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严重的国际威胁: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重工业是国防的基础,只有发展重工业,才能加强国防实力。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经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
三、三大改造
1.农业
出示问题:经过1947年和1950年两次土改,中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总结: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问题:农民的经济政治地位有哪些改善?
总结:土改后,我国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成为土地的主人。那么个体所有制下,农业的发展情况怎样?为什么要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则材料:
材料:(1)土改后,农村出现了部分新情况: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人有重病,或无力耕种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据调查1954年浙江省龙游村,90户农民经济条件下降的有29户,34户中农下降的有11户,6户富农上升的有5户,全村真正困难的有32户……
(2)曾尖锐地指出:“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必然去占领。”
(3)随着工业建设和城市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共和国重大事件记实》
根据材料分析概括:对个体农业改造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课本后回答:
(1)对农业改造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2)采取怎样的步骤和方法?
对个体农业改造的步骤:
互助组:土地个体、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
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半社会主义性质
↓
高级社:土地集体所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低级→高级
教师总结:之所以如此,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个农业国,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大量的个体农业经济。这一情况使广大农民对高度的公有制缺乏思想准备。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能够减少阻力,保证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从而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对手工业的改造
党对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大致相同的步骤。
在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同时,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思考回答: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就突出地表现出来,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以必须对资本主义进行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具体采取怎样的步骤?
私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个体经营
↓
国家资本主义:初级:生产资料私有,产销联合→高级:生产资料公私共有。生产资料国家支配
↓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制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党和政府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不同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终彻底转变为公有制经济。实现了和平过渡。
各抒己见:你如何看待和平赎买政策?启发学生:从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去考虑。(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有什么表现)
教师总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它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消极的一面,又有拥
护党和政府的进步的一面。这一政策既限制了资本主义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又在改造中对资本家的待遇、工作、生活尽量做出妥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的利益,做到把企业的改造同人的改造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进步作用,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的新途径,是伟大创举。
出示材料:对工商业改造完成后,一位曾被称为“纺织大王”的民族资本家说:“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讨论: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1)这说明党的和平改造政策是非常成功的。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由于党照顾了各方面的利益,民族资本家的革命和生产热情并没有受到挫伤,党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使民主革命胜利的法宝“统一战线”得以发展。(2)说明了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选择。
(看课本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格)说明了什么?到1956年底,党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只用了四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公有制成分占了绝对优势。而过渡时期总路线预计要三个五年计划15年时间,这样就提前了11年时间。由于速度过快容易出现什么问题?三大改造的后期,工作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遗留一些问题。但是成绩是主要的,意义是重大的。
4.三大改造的意义
学生看课本回答:(1)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到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