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荷花淀》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孙犁及其作品,了解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
   
    2.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体会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3.领会小说体现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荷花淀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的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并把握本文的描写手法对刻画人物性格及心理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读文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难点: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荷花淀课件
    一、导入新课
   
    战争如一个幽灵,从文明之初就纠缠着人类。“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战争埋葬了青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战争吞噬了爱情;“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战争摧毁了一切。战争在作家的笔下是如此残酷和沉重。孙犁笔下的战争则不然,他别开生面,在战争中发现诗意与美好。今天,让我们走近《荷花淀》,感受他笔下的“别样红”!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5年春,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也在不断扩大。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众
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荷花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题材,经过精心构思谱写出的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
   
    三、作者介绍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著名作家,“孙犁”是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天津日报社工作,并坚持写作。
   
    他的作品显示出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
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作家,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散文集《津门小集》等。
   
    四、题目解说
   
    “荷花淀”,地名,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中部的湖泊白洋淀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
   
    五、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1):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32~61):探夫遇险(发展)
   
    第三部分(62~85):助夫杀敌(高潮、结局)
   
    六、全文分析
   
    1.小说前3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明确:
   
    景物:高升的月亮、干净凉爽的院子、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像雪地和云彩一样洁白的苇席、一片银白的荷花淀、水面的薄雾、徐徐的清风、清新的荷香。
   
    作用: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②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温顺的形象;③充分展示了荷花淀的美丽富饶和人民生活的美好幸福,为后文水生嫂毅然送夫参军、组织队伍、参加战斗等情节的展开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