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docx
统编人教2019 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 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知识点总结第 8 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一、儒道佛的融合
(一)过程:
1.儒家独尊:汉武帝时,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
2.佛教东传:东汉初期,佛教传入,汉明帝重视发展,于洛阳修筑白马寺;
3.道教发展:东汉末期,道教在民间开始形成并发展,如:五斗米道、太平道;
4.儒道合流:魏晋之际,道家思想上浮,与儒家合流,形成玄学;
5.佛道交融:南北朝时期,佛道首先交融。(设问:佛道为何能够首先交融?一是思维方
式比较接近,习惯于直观性思维;二是有共同的沟通话题,佛家的“空”与道家的“道”
可以相互理解;三是都带有一定的神秘性)佛教时而尊崇,如梁武帝四度出家,隋文帝和
隋炀帝广造石像、普著佛经;时而备受打击,如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
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
6.三家交融:唐朝统治者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发展迅速,以茅山道为代表;武则天时,尊
崇佛教,佛教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唐中期,韩愈、李翱和柳宗元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的运动。(设问 1:儒佛交融的进程为何困难重重?一是儒家独尊地位及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佛教难以轻易撼动,缺乏文化基础,即使某一阶段佛教备受重视,仍难以企及;二是受“华夷”思想影响,从心理抵制外来文化,佛教传播缺乏心理基础;三是儒家始终没有宗教化,世俗特征明显文化的产物,佛教缺乏社会基础)
7.儒家兼容:两宋时期,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形成哲学范式的“理学”
(二)特点:
1.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2.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
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
3.道佛关系:道佛之间从魏晋南北朝时的道佛互用转为隋唐时期道佛争宠,并最终形成三
家交融现象,孕育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官方正统哲学—理学。
(三)影响:
1.经济上:强化了农业社会所必需的身心内外合谐的价值取向——即人与人和自然的和
谐;
2.思想上:强化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出现了政治、哲学、宗教和伦
理等交融的局面;
3.政治上:为统治者提供了多重治理国家的范本,一定时期内都有利于维系政治的稳定和
国家的统一。
二、兴盛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概况:
1.魏晋时期:
(1)建安文学。以曹氏父子为核心,诗歌、辞赋和散文均有发展,是社会分裂到逐步统一
的产物,形成了高扬政治理想、哀叹人生苦短、追求个性特点和浓郁悲剧彩的文学特征。(2)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因社会环境危机四伏和哲学思考的探索,形成了避
开现实,以哲学眼光,从广袤时空中理性思考现实的风格。
2.南北朝时期:
(1)南朝文学。以鲍照、谢灵运等为代表。民歌偏多,多描绘男女爱情,兼论自然风景和
朋友之谊。
(2)北朝文学。以温子升、邢劭等为代表。现留存作品较少,以《敕勒歌》为代表。
3.隋唐时期:
(1)隋朝文学。以虞世基和隋炀帝等为代表,重视边塞诗歌。
(2)初唐文学。以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等为代表,诗歌内容从宫廷生活到江河山川,处于文学新旧过渡阶段。
(3)盛唐文学。形成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诗派;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王
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派;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
(4)中晚唐文学。以白居易、元稹、张籍为代表,掀起新乐府运动;晚唐杜牧、李商隐等
人的诗歌带有浓重的忧郁彩。
(二)书法概况:
1.代表:
(1)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行书;
( 2)唐代:欧阳询(欧体),代表作《皇甫诞碑》,颜真卿(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柳公权(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赵孟頫(赵体),代表作《洛神赋》——楷
书四大家;
2.特点:从实用转为审美、从自发走向自觉。
(三)绘画概况:
兰亭集序知识点1.代表:
(1)东晋:顾恺之,代表作《洛神赋图》;
(2)初唐:阎立本,代表作《步辇图》;善画车马,人物;
(3)中唐:吴道子,代表作《八十七神仙卷》,精于佛道,壁画,称为“画圣”。
2.特点:
受外来文化影响;山水画突出;士人在美术中作用突出;艺术自觉。
(四)雕塑概况:
1.代表:
(1)甘肃敦煌莫高石窟、山西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2.特点
魏晋时期佛像充满士大夫气质;隋唐时期佛像富贵、丰满和华丽。
三、卓著的科技成果
(一)主要代表:
1.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2. 南朝祖冲之,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推演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了近1000 年;
3.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综合性的地理著作;
4.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5.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6.唐朝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7.唐朝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
8.唐高宗,苏敬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二)繁荣原因:
1.魏晋到隋唐,北方大融合促进技术之间的交流为科技繁荣提供社会基础;
2.魏晋到隋唐,江南大开发和农业经济发展为科技繁荣提供经济基础;
3.魏晋到隋唐,外来文化的传播和交融为科技繁荣提供必要条件;
4.魏晋到隋唐,继承了秦汉以来的科技成就并不断加以革新和创造。
四、多元的中外交流
1.佛学研讨
(1)中印之间的交流:东晋法显(第一个出国取经的中国高僧)和唐朝玄奘(与鸠摩罗
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前往天竺,研学佛教思想,促使佛教本土化;
(2)中日之间的研讨:日本的空海和唐朝的鉴真,促进周边国家佛学传播。
2.丝绸之路
(1)发展条件:
政治上——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和军事力量强大提供安全保证;经济
上——唐朝生产工具进步,农牧业高度繁荣为贸易发展创造条件;
管理上——唐朝设置专门管理周边的机构,如鸿胪寺、互市监和市舶司。
思想上——唐朝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文明之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