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
    文章摘要: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包含了《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三篇课文。
    【编者按】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节选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光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阅读这类的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散文,《赤壁赋》是宋代苏轼的散文,《游褒禅山记》是宋代王安石的散文。
8 兰亭集序
【课文简介】
    《兰亭集序》选自王羲之的《晋书.王羲之传》,这是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一、字词语言
1、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
〔2〕虽趣舍万殊 “趣”通“取”
〔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同“犹”
2、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② 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一世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如: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兰亭集序知识点
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如: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贤毕至 贤士
少长咸集 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 环绕
一觞一咏 喝酒
D、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看作一样。
E、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兴〕 即:使感慨产生
F、动词活用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
4、重要实词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 一起。例:假设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 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到达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6〕修守战之具 整治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4〕期〔jī 〕年之后 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
5、重要虚词
〔一〕之
〔1〕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
6、特殊句式
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于+宾语 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c〕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d〕省介词“于” 映带〔于〕左右 悟言〔于〕一室之内
二、文学常识
1. 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序的体裁,有的是近似论说文,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见解和对人对事的态度。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教与学》,其中的《伶官传序》即属此类。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写作背景
    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禊”。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借“修禊”之名而
举行的一次诗会吧。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王羲之面对高朋挚友,挥笔泼墨,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