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核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今天作者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期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1、《雨巷》在艺术上有何特点?
《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森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模糊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柔顺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雨巷》在乎象选用上的特点及好处是什么?
《雨巷》中应当说有三个主要意象:“雨巷”、“我”和姑娘,这三个表面上看似并不特别的意象事实上深藏着一种极为特别的时空关系,不仅使整首诗所营建的情境显得模糊、虚幻、迷离,更使得对诗的意义的知道也有了含糊复杂的多义性,三个意象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它们统一于一个空间画面内,而且有着同样的情感底:“独自”、“彷徨”的“我”、“悠久”、“寂寥”、“颓圮”的“雨巷”和“哀怨”、“凄清”、“迷茫”的“姑娘”共同构成了一个黯然、低沉,迷离而幽长的空间,给人们带来一种孤独、冷寂又带迷茫的情绪。这三个意象的空间关系又是动态的,三个意象在移动中彼此衬托相互出现:移动是随着“姑娘”的“飘过”展开的,在这种轻缓的“飘过”中,“姑娘”展演着她的彩、眼光、气味和姿势,“雨巷”也逐渐由于不断绵延的“悠久”、“雨的哀曲”和“颓圮的篱墙”变得更为具体,而“我”的期待和企图、败兴和迷茫随着“姑娘”的身影隐隐显显。
这使“雨巷”内的空间关系同样也构成了一种回复,开始“姑娘”离我像梦一样遥远,然后她近了,“我”乃至闻到了她的芳香,感遭到她的惆怅,接着她又远了散了,这种回复的审美功能和音韵及语法上的完全一样,正是这种意象之间多重复杂的关系。2.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兰亭集序知识点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负)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扼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辨论、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3.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遗】
1、遗留: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2、赠送,读(wèi):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当】
1、对着,面对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应当: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