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市中考作文“你若爱,生活哪里都
可爱”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丰子恺说: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触和思考?请你根据材料的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审题指导】
一、总评
今年重庆市中考语文A卷的作文题目,与往年相比,选材范围更广,立意点更多,对考生思维深度的要求较高。对比往年考题:2022年A卷的题目根据“济”的含义写作,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容易想到合适题材的;2021年的题目“你的馈赠点燃了我”、2020年的题目“历练”,选材立意的范围相对比较窄。而今年的作文题目,会让绝大部分的考生一看材料,就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理可议。但也正因如此,对部分想要在作文上获得高分的考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大家都能写的时候,谁能写得出彩,谁就能脱颖而出、一鸣惊人。
二、审题
材料的引导语是丰子恺的小诗,和2021年的考题“你的馈赠,点燃了我”引用泰戈尔的诗是同一个出题方向,但诗的行数更多,因此我们可以把句式排列改变一下,变成: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
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这样的句式排列就更接近之前的作文题目的引导语。
如2022年考题:“济”是2022年年度推荐热字之一。济(jì),本义为过河,如“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引申为救济,如“接济”;又引申为补益,如“刚柔相济”。
如2020年考题:历练,就是经历世事,得到锻炼,炼就意志与品质。历练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杜小康经历放鸭的孤独,让自己走向成熟;莫顿•亨特经过悬崖历险,领悟了人生哲理……亲爱的你,经受过哪些历练,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
这样的排列相对于诗行的排列,可能会让大家更亲切熟悉。2020年的考题中点明了“历练”的含义,要求从这方面来立意;2021年的考题需要自己解读“馈赠”的含义;2022年给出了“济”的多重含义,让考生任
选其一;2023年给出了多方面的材料,但没有给出明确的立意方向,需要考生自选立意,自拟题目。生活中与“爱”“恨”“感恩”“成长”“选择”相关的经历都可以是选材。看起来可写的东西更多了,更容易下手了,但其实很容易写得比较浅,想要写出层次、写出深度并不容易。
三、立意
一篇好的作文,准确把握出题人想要的立意是最重要的。不同的立意,得分会有极大的差距。
2023年的考题引导语中前四行诗明显句式相同,而最后一行不同。从诗义和逻辑的角度,前四行其实只是罗列了生活中的不同情况,而最后一行才是真正的立意所在。理顺了诗句的逻辑,才能抓出立意的逻辑。
所以,不管是写“爱”还是“恨”,写“感恩”还是“成长”,最终的立意都应该落脚到“选择”上:是“我”主动“选择”了“爱”,所以“生活”才“哪里都可爱”;是“我”主动“选择”了“成长”,所以“我”才能在生活中的“处处”发现“成长”的机会。
如果只抓到前四行的某一个点来写,只单纯写“爱”“恨”“感恩”“成长”本身,立意比较浅,如果文笔稍差,很容易落到三类文去。只有将“爱”“恨”“感恩”“成长”当成选材,把立意落到“选择”上,才能真正挖掘出深意,跃居二类文、一类文。特别要注意,选材立意的落脚点应该是积极的,因此即使要写“恨”,也应该是从“恨”到“爱”。
【立意角度一】
善待他人。从自身做人角度来看,“爱”“恨”“感恩”,是一个对待他人、
为人处世的方式,可以从“善待他人”“付出与收获”“与人为善”“懂得回报”等角度去思考,我们生活的尘世,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崇尚着礼尚往来,更是平等坦诚,唯有真诚待人,才会有他人的回报。
【立意角度二】
成才的邂逅。从个人成长角度看,“成长”是每个人面对的事情,年龄在长大,只是在积淀,我们有着怎样的梦想就会有着怎样的未来。所以在“成长”面前,“世界”与“你”面前,个人的主观愿望占据重要的部分我们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梦想,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后,就会有着一个怎样灿烂辉煌的未来。
【立意角度三】
从容自信。从诗歌整体考虑,一个人只有真诚的面对社会,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坦然而自信的面对生活,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才可能更加的明亮高远。四处“你若”就很鲜明的告诉考生,如果能够乐观坦然,从容坚定,一切都在自己把握中。
【立意角度四】
懂得选择。生活在尘世,万物静观自得。知道如何选择生活的方式,也就到充实人生的所在。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一种坦然淡定自得其乐的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也是一种自我慰藉的方式,懂得选择,也就丰盈了生活。
四、结构
从前四行都以“你若”开头可以发现,考生应该“我手写我心”,站在“我”的角度、立场,写与“我”有关的故事,表达“我”的情感和思考。
而“若”字又是一种假设的情况,因此必须在作文中呈现出一种转折,开篇写自己的“不爱”“恨”“不懂感恩”“不知……”,经由某个契机,明白了主动“选择”的重要性,然后主动选择去“爱”“感恩”“成长”,前后形成对比,使行文有波澜。
但文章不应仅止于得到启示后的豁然开朗,因为“生活”“处处”“事事”又表明还应当在豁然开朗后落到生活日常的具体行动中,去“爱”,去“感恩”,去“成长”。这样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充实,层次更丰富。类似的立意实际上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可以得到启发:“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中的“契机”,可以是某件事、某个人、某个物给“我”带来的触动、思考、转变,因此,亲情、友情、生
生活需要爱命、人间百态均可成为好的选材。可灵活运用对比、反衬、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手法,用“触发—联想—感悟—行动”的思路进行写作,一文多事或一事多层次均可。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详略的安排:契机触动、主动选择的过程是重点;负面部分应略写,主动选择后的具体行动作为丰富文章内容的部分。
【优秀范文】
1.做感恩的人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以有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这出自丰子恺先生的小诗《豁然开朗》。这可以看出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是根据你的心情变化。
家长们经常教导我们做一个感恩的人,要知恩图报,以礼相还。可我现在还搞不明白,感恩是什么?为什么要感恩呢?大人说因为别人帮助了你,你也应该回报别人。我听了似懂非懂。脑子里一片糊涂。
直到有一天,一个同学受伤了,我把他扶到了医务室,他十分感谢我,待几天后,当我遇到困难时,他也主动的来帮助了我。突然间我猛然醒悟这种知恩图报的行为就叫感恩。思绪顿时如潮涌一般从我脑袋里涌出。别人帮助了你,你也回报了别人叫感恩。别人帮助了你,你却伤害了别人叫恩将仇报。但是好多我不明白的词语,我一下子都明白了过来。
做一个感恩的人,让我们有更多朋友。做一个感恩的人,让我们自己收获更多利益。做一个感恩的人,让上级看到你的美好品德,让你的未来有前途,有希望!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感恩的人吧!
2.其实我一直都感恩你
人生海海,邂逅的老师数之不尽,而令我最感激不尽的还是您,我的小学老师。
犹记得那时,我刚入学,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进入教室,一眼就看见了嘴角荡漾着柔和笑意的您。在第一堂课上,您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写名字的方式认识我们,并且详细地给我们讲解了六个基本字词的用法以及意义,充分贴合我曾经对小学生活的想象:老师有趣,课堂氛围轻松活泼。您的教学引人入胜,我与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是您,开启了我学习语文的兴趣之门,我一直都惦念着您,我亲爱的老师。
到了二年级,年岁渐长的我们从懵懂无知走向懂事严谨,您也逐渐开始向我们传述一些人生的真谛。但我们年纪依旧尚小,定力不足,为了威慑我们,你借住了戒尺的帮助,我们终于明白的学习的重要性。那时的我,每节课都在认真听讲,好好学习变成了我追求的目标。在您的殷切教导下,我在二年级的期中考中还取得过满分的好成绩。是您,让我在语文学习的求知路上有了信心,我一直都感激着您,我亲爱的老师。
在三年级的时候,您变得严厉起来,殚精竭虑地为我们“塑性”。面对骤然变得繁重艰难的课堂作业,您
温柔地鼓励着我们,却没有降低对我们的标准。您规范着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在您的教导下逐渐沉稳。我一直都对您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我亲爱的老师。
现在,我已经到了五年级,我已经被您培养成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妈妈对您赞不绝口,认为我的成长多亏了您的悉心教导。除了课堂之上,您在平时的生活之中也十分关心我,我的学习情况被您密切关注着,一旦出现较大的起伏,你便会及时与妈妈沟通,努力为我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真的十分感激您,我亲爱的老师!
您是春雨,滋润我的心田;您是微风,轻抚我的脸庞;您是日晖,照耀我的前路。我永远感激您,我的小学班主任——段老师!
3.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热爱是一束光,彻照心灵。
——题记曾经无数次地彷徨,像一只玻璃瓶,即将倾倒、破碎。心灵的罅隙,总会射进来一束光,虽然微弱,但笃定,仿佛一粒种子,吐出绿芽,慢慢生长,舒展,将污浊和怯懦的空间,覆盖绿意。
童年的记忆中,父亲除了看球,没有别的爱好。将客厅的灯光开到极暗,将电视的音量调到只有他自己能听见。深夜,蛙鸣停歇下来,星星困乏眨眼,父亲开始了自己的“主场”——欧洲杯开始了。躺在床上
我都能想象父亲的状态,焦急时站起来,憋着声音,低吼“传左边,左边”。舒畅时往嘴里丢一粒花生米,握着拳头,做一个“也”的嘴型。
翻来覆去睡不着,画笔还是钢笔,让我失眠了。小升初时,学校的美术训练班吸引了我,我递交了几幅画稿,老师说可以跟班训练。但是,这意味着要占用很多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原本想父亲商量,没想到欧洲杯占有了父亲。其实,我和妈妈都不能理解,熬夜看球有什么意思。倒是爷爷宽容,还为父亲准备看球小吃,简直宠溺到家了。
脑子里闪过一张泛黄的照片——一十六七岁的少年,意气风发,奔跑在绿茵场上,遮掩不住的锐气,洋溢在眉宇间,肆意张扬,眼中的光,像夏日的太阳,彻照青春的寰宇。慢慢地,照片和父亲中年看球的场景重合在了一起,依然热烈,依然眼放精光,但在赞叹、呐喊、惋惜的声音里,多了皱纹与银丝,多了凝重和沧桑。即便如此,在繁重的白天工作之后,在家庭压力带来的焦虑之下,他到了出口,眼里的光,不曾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