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由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
  李贽:明末思想
  李贽在现代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在当时他却被以“思想异端”之罪名入监狱,一生颠沛流离,受尽苦难。“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事。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
  李贽从小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观念理念。尤其是他12岁就写出《老农老圃论》,把孔子视为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大大挖苦了一番,引起乡里人的强烈议论。其著作《焚书》、《藏书》对于现代思想的形成具有极其局大的不可泛泛而谈启蒙作用,但却未曾改变儒学的正统地位,因此被认为是异端思想。
  李贽对于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评,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他提倡尊重妇女,而且面对古往今来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现状提出批评,给予妇女以深深的同情与尊重,呼吁驳斥“妇女见短,不堪学道”。人们的见识是由于后天的环境,而不是先天形成的。这便也是听众多杂妇女的缘故吧。
  李贽与众不同的第二点便是他独特的宗教信仰态度,李贽自序中说自己“幼年不信仙释,老
自由作文年信真佛”“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他视念佛往西方是真实的,十分推崇净土,尤以往生为归,人人都得往西方,并不排斥他力作用。
  “其性褊急,其矜高,其词鄙俗,其心狂痴迷,其行率易,其交寡而面见亲热。其与人也,既绝其人,又终身欲害其人。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饫德。分明一介不与,而以有莘借口;分明毫毛不拔而谓杨朱贼仁。动与物忤,口与心违。其人如此,乡人皆恶之矣。昔子责问夫子曰: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若居士,其可乎哉。”李贽就是如此毫不隐晦自己的个性,可算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啊。
  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处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的或者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形只影单,未成灌木亦未成丛林。
  八大山人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七十老翁何所求?”自刎之后他说了这句话。我们大约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的绝望与失落,究竟是什么使得这么异端的老头失去讲学的兴趣和活下去的希望?或许他那个耿定理
的哥哥在世人看来才合乎时代可以成为正常人。被顾炎武说为‘一境如狂’的他备受世人异样眼光,大到儒林学士小到贩夫走卒,在世人视野中顽强却又脆弱地活着,做了个真正自由的傲慢清官。即使知道辞官后将面对的养家糊口之重担,也明白自己确与官僚不和,他也坚决坚守本心,这与陶渊明略有相似。
  他,用一把剃刀追求到了他的自由。
  文|叶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