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落款格式范文(通用多篇)
    第1篇: 写信落款格式
    除日常交流外,书信中的传统礼貌用语也是在现代生活中经常能应用到的,虽然现在电话、网络通信已然非常发达,但还是有部分人保留着写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同时在明信片、等现代常用的交流方式上,还保留着书信模式的应用。而书信中的传统礼貌用语,不仅可以让你的文字书生气满满,更能体现出你身为华夏文明传承者的温文儒雅。
    在传统书信中,开头的提称的礼貌用语的应用是最为重要的,单从这处便可体现出书信者的基本涵养和其对收信人的基本尊敬。在书写开头提称时,如果对方是长辈或平辈之年长者,则应用“尊”或“座”来引词。例如收信人是祖父母,则应用“尊前”;长辈亲友,则可用“尊前”、“尊右”、“座下”、“座右”等。若对方是平辈亲友,则可用“阁下”、“足下”、“台右”等,也可用“鉴”来表达请对方看信的意思,如“台鉴”、“爱鉴”、“公鉴”等。或者对方是平辈之年幼者,则可用“青”来引词,如“青盼”、“青睐”等。再或者是儿女等晚辈,那便以“知”、“阅”来引词即可,如“知之”、“知悉”、“阅悉”等。如此按照辈分长幼划分,将传统观念中的长尊幼卑充分的展现了出来,同时又将中华的传统美德“尊老礼平辈”展现都淋漓尽致,可见传统礼貌用语在书信
中的重要性。
    在书信的正文中,不同的内容也需要不同的传统礼貌用语应用其中。比如在给对方回信时,要以“惠书”来称对方的来信;向别人祝寿,需在"谨祝"、"遥祝"、"恭祝"等词之后加上适当的贺词,以表对寿星的尊敬和祝贺之情;请候时要用“恭叩”(对祖父母)、“恭请”(对师长父辈)、“顺候”(对平辈晚辈)等礼貌用语。这些传统礼貌用语的应用大多也是来表达对收信人的尊敬、爱护之情。
    当然,这些书信中所运用的传统礼貌用语固然会使信件谦逊有礼、有里有面,但同样,过多的使用也会使其生硬刻板,缺少了人情味。我们在日常运用时要注意,礼貌即可,切莫让对方感觉为刻意疏远,至于使用程度,还是要每个人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量身制定啦。
    第2篇: 写信落款格式
    (1)称呼
    写一封信,先要把收信人的称呼顶格写在第一行,然后,再在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问候语
    问候语要写在称呼的下一行,空两格。它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3)正文
    正文一般分为连接语、主体文、总括语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开头都应另起一行,空两格落笔。
    (4)祝福语
    祝福语是表示致敬或祝贺一类的话,如“此致”、“祝”等。应独占一行,空两格写。
    另外,在写与“此致”或“祝”相配套的“敬礼”、“健康”等一类表示祝福的话语时,一般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5)署名
    写完信之后,在信的右下角写上发信人的姓名叫做署名。在署名的前面一般还要加上合适的称谓,如“你的同学”、“你的好友”,“您的学生”等。
    (6)日期
写信范文
    日期写在署名的下一行。
    第3篇: 写信落款格式
    书信,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体。它是一种特殊的实用文体。长期以来,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固定的书写格式:一般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部分。
    称呼: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名字称呼(或只写称呼),有时还要加上“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表示对收信人的亲热和尊敬;接着加个冒号,表示下面的话是对他说的。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正文,也是书信的内容。正文部分通常先写问候的话。问候是一种礼节,问候语很多,有节日的问候,如“新年好”“春节快乐”等;有季节性的问候,如“夏安”“冬安”等。也有开头问候身体健康,工作和学习情况的,如“近来身体可好”“近来的学习好吗?”等等。问候语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段落。
    正文是书信的主体部分,是写信的目的之所在,写信人要说的话,要办的事都写在这里。
正文的内容在问候语下一行空两格写起,转行时要顶格写起。如果要说的话,要办的.事多,应该分段写,每段写一件事,写完一件事,再写另外一件事。每段开头都要空两格写起。
    结尾:正文写完后,要写上表示祝愿、尊敬或勉励的话,也叫致敬语。致敬语要根据对象不同而不同。如果写给长辈,可以写“敬祝健康”等;如果写给平辈,可以写“祝学习进步!”等。而“此致敬礼”是比较通用的,适合一般人的结束语。结尾的“此致”“祝”等可以紧接正文写,也可以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等祝愿之情,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下方。可以根据信纸剩下的多少,决定署名与致敬语的距离。署名时根据与收信人关系的亲疏,可带姓,可不带姓。习惯上,还按与收信人的关系,在名字前面加上“孙”、“弟”“老朋友”等称谓写在名字的左上角,字体小一点。
    日期:一般写在署名的下边。日期最好是把年月日都写出来,便于收信人了解写信时间。
    第4篇: 写信落款格式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性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
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