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详细版)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今天由我这个新朋友来给你们上课,你们高兴吗?是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在这么多老师面前上课,你们紧张吗?(1我也紧张2老师紧张),可是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帮助我们共同提高,是不是又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呢?(1所以,孩子们,放松一下,高兴起来!2这么一想,我就又不紧张了)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上课!
在刚才的课前交流中,有两句话和我们现代语言不一样,同学们听出来了吗?(PPT: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古人写文章用的语言,叫做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叫文言文。初次见面,老师用文言向同学们介绍你会用这样的方式介绍你吗?试一下,你是?你呢?你呢?老师再教给你们一句文言,“我是……”用文言表达是“吾乃……”听过吗?用文言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你自己。同学们集体来给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吾乃……”自己介绍自己,预备起。怎么样,这种文言说起来很有意思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于两千多年前的文言文,齐读课题。
韩非子寓言二、解释课题,教学生字:
1、虽是两千多年前的文章,但我们还是能看懂一些的,出示“矛”字,同学们知道矛是什么吗?(古代一种兵器)想看一下它是什么样子吗?出示矛的图片。你能看着图片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一下矛吗?
2、“盾”,谁来读。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呢?第一笔和第二笔分别是横
撇和竖撇,横撇写的时候就候要稍微横一点。盾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图片,这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防御性武器,它主要是用木质或铁质材料制成的,用来挡住敌人刀、箭、矛等武器的攻击的,和“矛”正好是对立得,矛是用来攻击敌人的,而盾是用来防御得,所以这两种武器在战场上都能用到。这就是古代战士在战场上用矛和盾作战的场景。
3、现在就请你们拿出生字本,写下矛和盾两个字,老师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黑板上贴上田字格。提示:字要写得舒展,笔画要正确。
三、教学课文:
1、楚国的集市上,一堆人围在一起,究竟在干什么呢?读一读。看你能不能看出来。(生交流)
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有个特别难的字:鬻。指名读。什么意思:“卖”,你是怎么知道的?嗯,看注释也是我们学好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
它在本课还有一个同音字,谁能到?(誉)你能给老师描述一下它怎样写吗?生描述,教师板书。你觉得“誉”是什么意思?(夸耀,有吹嘘之意)。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知道楚人在夸自己的盾非常坚固。(板书:盾——莫能陷) 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你来。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谁来帮帮他,应该读出夸耀的语气,你试试。你再来试试!有进步!谁再来!觉得他会做怎样的动作?嗯,这
是“誉其盾”,
3、然后又“誉其矛”曰:(指名一生读)“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楚人夸耀他的矛锋利无比。(板书:矛——无不陷)谁来读读这句话,夸夸他的矛?
(ppt)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你觉得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语气(夸赞、吹牛)来,你学一学他的语气来读一读。叫几个学生来读。你知道这个楚国人在说什么吗?你
4、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说说你对(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理解。“陷”,刺破,穿透、刺穿。
5、楚国人被这么一问,有什么反应呢?(其人弗能应也。)你觉得“弗”是什么意思?(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楚人吗?(尴尬、窘迫、吃惊、难堪、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多!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看合适吗?(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
四、领悟寓意
1、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谁来告诉他错在什麽地方了?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说话不讲逻辑,真厉害,一下子点出要害。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自相矛盾)。
2、楚国人回到家是百思不得其解,假如你是他的好友,怎样劝他改正错误呢?是啊,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看来你真是一个值得交的朋友,劝人实实在在。
听了大家的解释,老师明白了这则寓言就是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前后抵触,自相矛盾。
五、熟读成诵
1、古人的文章是竖着写的,出示竖版课文,学生试读;
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去掉标点符号,学生读;
古人的字是用毛笔写的,出示毛笔草体字,学生读。
看来同学们已经熟读成诵了。
2、能演出来吗?三人一组演一演。学生练习,上台展示。换用现代语言来推销我的盾是盾中得精品,
我的矛是矛中最好的品种。大家快来买啊(吆喝着)掌声送给他们,谢谢他们带我们进入这热闹的集市。
六、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这则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我们来认识一下韩非子:韩非子(别名:韩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韩桓惠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深爱韩国,但不被韩王重视。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因弹劾上卿姚贾而致其报复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韩非著有《韩非子》,他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像《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滥竽充数》这些寓言故事都来自韩非子的著作,有兴趣的同学下去可以试读一下,结合注释,相信同学们能看懂。我们不妨现在就来看上一则。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谁能按照你的理解来讲讲这个故事: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太死板了)
课下,大家搜集来读读,背背,相信你一定会爱上文言文。
七、布置作业
生活中还有那些自相矛盾的故事,把事情记下来,编成一个故事。
叫“新编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