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
1.神话的保存
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之外,其余则散见于《楚辞》。《庄子》,《淮南子》,《列子》等。
2.神话类型
一、创世神话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二、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抟黄土作人
三、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洪水神话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
四、战争神话黄帝擒蚩尤五、发明创造神话夸父逐日
3.诗经的编辑
“献诗”说: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则是有史籍可考的。
“采诗”说: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种说法是否确切,颇有争论。
“删诗”说:汉人认为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都经过孔子的删定。但早在孔子的时代,已有与今本《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所以,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
4.汉代的今文诗和古文诗
《诗经》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三家诗兴盛一时。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仅存“毛诗”,流传至今。
5.《诗经》的总体特征写实性。《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诗经》的现实精神,在国风和“二雅”中,表现尤其突出。大雅中的周族史诗,真实地再现了周民族的发生发展史,而在周道既衰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大小雅中的
怨刺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充满忧患意识和干预政治的热情。身处乱世的诗人真实,具体,深刻地记录下了当时腐朽、黑暗、世衰人怨的社会现实。特别是“饥者歌其食,劳着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及讽喻精神,是写实文学的开端,如《七月》,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以及阶级关系的真实情况。
6.风雅颂(解释,分类,简述要详细)《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带有各诸侯国地方彩的乐歌。计十五国风,共160篇。国风中,大部分是西周时期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多为朝廷宴飨时的乐歌,其中五篇周民族的史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多数为下层官吏的怨刺之作。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乐歌,分为周鲁商三颂。内容多褒美失实,可谓庙堂文学之祖。
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每篇只有一章。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
颂美鲁僖公之作。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7.风雅精神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8.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展开,结合例子)
《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如《秦风·蒹葭》:
先秦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1.《尚书》组成部分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上起唐尧,下至秦穆。有典谟训,诰誓命六体。基本内容是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虞书·尧典》等记载了尧、舜、禹等人的传说,是后人的追述,不是当时人的记录。《商书·盘庚》是可靠的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周书》主要是诰与誓两种文体,记周公言论最多。
2.《左传》的人物描写(结合文本举例)韩非子寓言
《左传》的写人还不像纪传体历史著作在一个专章中叙述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是在叙事中写人,事起人起,是讫人讫,但却能抓住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和行动加以描写,所以尽管写人的文字往往只具片段,却也鲜明生动。如《重耳出亡始末》。
《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如成公二年的齐晋{安革}之战,卻克受伤,解张、郑丘缓鼓励他坚持战斗,当时战场上紧张激烈的场面,可想而知。三人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气概,在对话和行动描写中,也得到充分表现。
3.历史散文对古代小说发展的影响。《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首先,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左传》、《国语》等作品中用“君子曰”等对事件进行的评述,,被后
世广为借鉴)二其次,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我国古代小说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并以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追叙事件的起因,以预叙的方式暗示故事的结局。这些都是《左传》等散文中就已形成的叙事传统。)第三,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我国古代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言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长篇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而这正是《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写人的共同特点。第四,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
4.《战国策》里的寓言
《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如《燕策二》苏代以鹬蚌相争,说赵惠王不应伐燕,以免强秦坐收其利。如“画蛇添足”(《齐策二》)、“狐假虎威”(《楚策一》)、“南辕北辙”(《魏策四》)等等。这些寓言大都即事编撰,独出心裁,比附现实,以表情达意。用具体的形象概括抽象的道理,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力量。
5.《庄子》三言中的寓言,卮言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大量运用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