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习任务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
第二单元有四篇课文(《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还有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中国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二、这一单元属于什么学习任务
从课文及快乐读书吧及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来看,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但口语交际、习作与寓言不太相干。现在口语交际与习作等合并为“表达与交流”,从未来的教材单元来看,学了寓言,按理说表达与交流也要与寓言有关。不是不说,现有教材只是重视寓言的阅读,对寓言的写作、创作没有重视。可以说,整个小学六年,从未要求学生去创作寓言体的文章。也许这是课程标准没有的要求导致教材也没有这样的要求。也许寓言是寓言家的专利,儿童那么小,怎么可能会写寓言呢?也就是说,这一单元的课文学习,没有什么读写结合的问题。如果你研究四篇课文中三篇精读课文后面的题目及一篇略读课文前面的要求,也没有一题涉及写作。寓言真的这么难以创作吗?不难,真的不难!
其实,这一单元有两种习作,一是看图画写一写,二是语文园地中的“写通知”。这两种习作与课文真的没有什么联系。
世界上,有两位专家是强烈反对中小学生学寓言的,一个是卢梭,一个是钱钟书,他们的观点如今看来,没有人喜欢,所以早就被遗忘
了。教育专家们认为,学寓言让人有大智慧。但卢梭与钱钟书先生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认为中小学生学寓言会变坏的。
大家熟知“赤子之心”这个词。“赤子”就是尺子的意思,也就是说人生下来,也就一尺多长,但最初的孩子是善良的,古人言,人之初,性本善。但世界上,有多少人到离开世界之前还会保留着那赤子之心?也就是善良的那一面,还会有多少人拥有?看看,我们所读的寓言,有多少能让人拥有一颗纯纯的善良之心?读《狐狸和乌鸦》,有谁会同情乌鸦,有谁会憎恨狐狸?几乎百分之一百的人,都会想尽办法成为一只别轻易被狐狸骗的老狐狸,决不会让自己变成聪明的乌鸦。
寓言真的不太适合小孩子学吗?我也说不清楚了,因为我一直处在矛盾中。
三、单元主题
小故事大道理
四、单元真实学习情境
兔子、罐、花鹿、池塘……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事物,当它们跑进寓言故事里,一切就变得有趣而又耐人寻味了。尝试着与故事中的角展开对话,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讲、演、辩的活动中,一定能发现小故事背后藏着的大道理与大智慧。
五、单元教学要求
1.认识27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1个字,会写32个词语。
2.利用多种学习方法,读懂故事,体会故事中人物的鲜明特点,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3. 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也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
4. 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则通知。
韩非子寓言5. 产生阅读寓言的兴趣,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并乐于与同伴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1.认识31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积累12个寓言(成语),会写32个词语。
2.利用多种学习方法,读懂故事,体会故事中人物的鲜明特点,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3. 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也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
4. 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则通知。
5. 产生阅读寓言的兴趣,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并乐于与同伴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六、教学流程简单设计
(一)《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是小学生学得的第二篇文言文,三年级上学期他们学了《司马光》。其实,为了期末考试,不少老师让学生练了十多篇简短易懂的文言文,不过,许多地方的期末考试没有从阅读理解上出这类题,最多根据课文内容出了填空题。这个学期要学《守株待兔》
这则寓言体文言文,期末会不会再让学生做十来个有关寓言体的文言文呢?很难说。其实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
1.学生读,自己读,结合着注释再读几遍,然后说说这五句话,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小故事,有人物吗?是时间吗?地点在哪里?故事中有一件什么特别的事发生?
2.这篇课文要学习9个生字。分别是“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注意“待与侍”的区别,“耕、颈、释”要讲明白。
3.这篇文章要求背诵,不难。
4.知道《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可以查一查词典看看。
5.这则故事是谁的发明创造?你知道这个人吗?为什么说这是发明创造?
6.宋国,在哪里,你知道吗?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宋国真有这样的人吗?不可能有。韩非子哪国人?韩国新郑(河南省新郑市)。你知道战国时代多位思想家创作的寓言,用宋人吗?知道为什么吗?韩非子为什么不说这个人是自己国家的?
7.韩非子为什么要创作这则寓言?他想讲什么理的?也就是寓意是什么?这个故事没有告诉我们,只是说“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何笑?因为这个故事在讽刺挖苦那些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8.学这则寓言,让人懂得变通,不要死守教条,有什么不对的?能说这样的道理让人变坏吗?【世界上到处充满着懂得变通,不教条
的人,但这些人,好多挺让人害怕的。】
9.假如这位宋人,第二天没有等到兔子,而是等到一只乌龟,第三天等来了一条蛇,第四天等来了一只狗……这个故事的寓意该是怎样的?
10.好多同学喜欢踢足球,一场比赛,守门员在等了一个多小时,谁等到的球多,谁赢,如果双方都没有等到球,叫踢平!从足球比赛上,你们看出什么样的道理,如果这是一则寓言,寓意会是什么?
这篇课文还有一篇阅读链接,就是读《南辕北辙》的现代文。其实教材应该继续编文言文《南辕北辙》,因为相关对应的练习,肯定回到文言文上。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此所谓南其
辕而北其辙也。
译文: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