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小故事期待你的关注
1、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
注释:①厩:马房。②夷吾:管仲的表字。③圉(yǔ)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察看)②傅马栈最难(编排)③曲木又求曲木(要求)
(2)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直木都编上了,弯曲的木材便用不上了。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择人必须慎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分。
翻译: 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养马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无法用上。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歪的木条无法用上。”
2、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yì,用系有绳子的箭射鸟),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它,代鸟) ②召吏欲杀之(他,代烛邹)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的,助词)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认为我们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①要仁政,不要暴政。②理,要讲到点子上。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翻译: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景公发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
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3、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成玄英疏:“庄公以为组绣织文不能过此之妙也”)使之鉤百而反。(成疏:“任马旋回如钩之曲,百度反之,皆复其迹”) (《庄子·外篇·达生》)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使之钩百而反(圆) ②稷之马将败(倾覆) ③公密而不应(密,闭口)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
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必败。 凡事要有一个度。
翻译: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都是笔直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车痕都像是圆规划出来的。庄公觉得谁也超不过东野稷的驾车技术,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就进见庄公上奏道:”东野稷的马车肯定要翻倒的。”庄公很不高兴,假装没听见没有理会。不久,东野稷果然翻了车。鲁庄公便问颜阖:”您怎么知道他会翻车呢?” 颜阖说:”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
4、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郁离子》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表转折 。
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然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于石又覆。(介词,在)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阴之贾人(南面)②向许百金(刚才)
③舟薄于石又覆(靠近,引申为”撞击”)
④盍救诸?(何不)(之乎)
(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有渔者救以舟往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载,乘载,不是“托”。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
富人:言而无信,死有余辜。
渔者:见死不救,不该。
旁人:袖手旁观,是一典型的看客。
译文:
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
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简析:
人无信不立。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言而无信,必失信于人。“济阴之贾人”就是因为不信守承诺,当他再次遇到险情时,无论他怎样对渔夫承诺,渔夫都不会再听他的话去救他,最终把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丢掉了。看来,“承诺是金”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5、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或”。”)若以与我,皆丧宝也。(或”,”“:”)不若人有其宝。”
(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或(有人,有个人)②诸(之于)③弗(不)
④以(拿) ⑤丧(丧失)⑥不若(不如)
(3)子罕为什么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请简析。
对于送宝的宋国人来说,把玉送与他人,则其失宝;对于子罕来说,如果接受他人的馈赠,则失去”廉正之品德”之宝,所以说是”皆丧宝也”。
译文: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拿给琢玉工匠看过,工匠认为是宝物,所以才敢进献。”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如果你把玉给我,我们两人都失去了各自的宝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
6、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
注:讴,唱歌。
(1)翻译下面句子。
①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秦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
②薛谭乃谢求反。
薛谭于是向秦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①学无止境。②青,出于蓝而青于蓝。③知错就改,善莫大焉。④因材施教。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秦青要回家。秦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向秦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到回家了。
7、郢人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韩非子寓言
①夜书,火不明( 光线明亮)
②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光明 )
③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表定语后置)
④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表判断,兼停顿)
⑤云而过书”举烛”(误 )
⑥燕相白王(告诉 )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①不可穿凿附会,曲解愿意。②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有何不可?
译文: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说了便把“举烛”误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来的内容。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高兴地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8、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
⑴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工之侨得良桐焉(语气词,不译)
作断纹焉(于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怎么)
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样子)
②工之侨以归(把)
抱以适市(而)
赐之以百金(用)
不以物喜(因为)
⑵制作精良的琴为什么被退回?
被认为是”弗古”。
⑶同是一把琴,从”还之”到”献诸朝”,成为”希世之宝”,说明了什么?
国工鉴赏琴并不看重它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它的音是否美妙,而只看它是否古物。“弗古”就是平常之物,“古”就是希世之珍。说明世人对琴的评价非常盲目,只凭琴是否古物来确定其价值。而琴的“古”与“弗古”又是真假难辨的,只要有“断纹”、有“古窾”,有泥土味,就可以冒充古琴而博得众人喝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