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整理的《鲁迅事迹简介》,希望⼤家喜欢!
1902年去⽇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艺等⼯作,企图⽤以改变国民精神。
而已集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亥⾰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学、⼥⼦师范⼤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次⽤“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学第⼀篇⽩话⼩说《狂⼈⽇记》,对⼈吃⼈的制度进⾏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学运动的基⽯。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化运动的伟⼤旗⼿。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其中,1921年12⽉发表的中篇⼩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学杰出的作品之⼀。
1926年8⽉,因⽀持北京学⽣爱国运动,为反动*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学任教。
1927年1⽉到当时⾰命中⼼⼴州,在中⼭⼤学任教。“四⼀⼆”事变以后,愤⽽辞去中⼭⼤学的⼀切职务。其间,⽬睹青年中也有不⾰命和*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
1927年10⽉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由运动⼤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命⽂艺运动运动。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学界和⽂化界的抗⽇民族统⼀战线。
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部分作品和⼤量的杂⽂,这些作品收录在《⽽已集》、《三闲集》、《⼆⼼集》、《南腔北调集》、《伪⾃由书》、《准风⽉谈》、《花边⽂学》、《且介亭杂⽂》等专集中。鲁迅的⼀⽣,对中国的⽂化事业作出了巨⼤的贡献;他领导和⽀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等⽂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翻译外国进步的⽂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的绘画、⽊刻;搜集、研究、整理了⼤量古典⽂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化遗产,编著《中国⼩说史略》、《汉⽂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19⽇病逝于上海。
鲁迅(公元1881~1936年)中国现代伟⼤的⽂学家、思想家和⾰命家。原名周树⼈,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起使⽤的笔名。出⾝于浙江绍兴县⼀个败落的封建家庭。
鲁迅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东渡⽇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艺创作,企图⽤以改变国民精神。1907年,以孙中⼭为⾸的⾰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的改良派展开⼤论战时,鲁迅发表论⽂,站在⾰命派⼀边。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亥⾰命后,曾在北京⼤学、⼥⼦师范⼤学等校授课。1918年5⽉,⾸次⽤“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学第⼀篇⽩话⼩说《狂⼈⽇记》,⼤胆揭露⼈吃⼈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学运动的基⽯。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化运动的最前列,猛烈抨击封建⽂化与封建道德,成为“五四”新⽂化运动的伟⼤旗⼿。1918年⾄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彷徨》、《华盖集》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在此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1926年8⽉,因⽀持北京学⽣爱国运动,为反动*所通缉,南下先后在厦门⼤学、中⼭⼤学任教。“四⼀⼆”*后,愤⽽辞去中⼭⼤学职务。1927年10⽉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理论。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由运动⼤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命⽂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艺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其他⾰命⽂艺战⼠⼀起,同国民党政府御⽤⽂⼈及其他反动⽂⼈进⾏了不懈的⽃争,粉碎了*的⽂化“围剿”。⽽共产主义者的鲁迅,正是在这⼀“围剿”中,成了中国⽂化⾰命的伟⼈。1936年
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学界和⽂化界的抗⽇民族统⼀战线。鲁迅后⼗年的杂⽂,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创造性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坚忍不拔的战⽃精神。鲁迅的⼀⽣,对中国⽂化事业做出了巨⼤的贡献,被⼈们誉为“民族之魂”。
1936年10⽉19⽇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卷)。建国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卷),《鲁迅译⽂集》(⼗卷),《鲁迅⽇记》(⼆卷),《鲁迅书信集》等。1956年,鲁迅遗体从上海虹桥万国公墓以葬虹⼝公园,⽑泽东亲⾃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北京、上海、绍兴等地先后建⽴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