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王彪古诗赏析
赠白马王彪
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其二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其三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其四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衔草不遑食。 感物伤我怀,抚心常太息。
其五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其六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其七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1]
是一首抒情长诗,是曹植的代表作,
本诗的第一章写离京都的心情。这章诗措词委婉,但流露出深心的怨抑和伤感。“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写诗人承明庐朝见了魏文帝曹丕之后,将要返回自己的封地鄄城。
后两句写清晨从京都洛阳出发,傍晚经过了首阳山。这几句都是事情发展过程的介绍。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说伊水、洛水既宽广又幽深,是诗人感到路途艰难,但就是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竟然没有桥梁可以帮助过河,只好乘船过河。多重的艰难是作者吐露出一个“怨”字,不仅是对路途艰险的怨,更是对曹丕及其爪牙的怨恨。“顾瞻”两句,表明自己虽已离京但仍眷恋,眷恋之深,突出压迫之重。
第二章写旅途的艰辛劳顿。越过伊洛二水之后,正逢翻大雨,道路泥泞,欲前无路,人马疲累,不堪其苦。这章先写路过太谷的情况:“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以景衬情,写太谷的苍凉境况,来突出诗人内心的忧伤以及旅途的艰难。结句’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写改道登上山坡,长长的斜坡直入云天,前面的路程辽远而又高峻。而马又生了病。使行程难上加难。此章节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曹植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不平。
第三章交代难舍难行的缘由。表白内心悲愤,指斥奸佞当道的现实,隐指主使者,侧面表达了诗人饱受迫害的事实。承接第二章的“我马玄以黄”写“玄黄犹能进”意在指出马儿生病了尚且
可以前行,而我心中的郁结之情却难以疏解。原想着可以同白马王可以结伴相行,不曾想,就连这点自由都被剥夺。不禁大声痛斥:“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诗人借鸱枭、豺狼、苍蝇来比喻皇帝身边那些颠倒黑白,搬弄是非的奸恶小人。突出当时恶劣的政治环境,及诗人饱受迫害的事实。“欲还绝无蹊,搅髻止蜘橱。”诗人痛感在朝谗人既多,自己又欲还无路, 日暮途远,只有含悲搅髻、徘徊不前,而有人间何世之感!
第四章通过写诗人目击秋野傍晚景物萧条而产生的伤感情绪。承接上句的“揽辔止踟蹰”发表感叹“踟躇亦何留”诉说自己虽然徘徊不前,但又有什么能够让自己留下来呢?唯有兄弟别后的无尽的相思之情。本节借用秋风、寒蝉、落日、归鸟、孤兽等意象来表达诗人的伤感之情。归鸟有林可归,孤兽有可回,他们都有自己的归宿,而作者本人却无处可去,顿生凄凉悲悯之情。
后三章纯是议论,其中第五章转为哀悼亡弟,引出人生苦短、命运无奈的感叹。由曹彰的暴死发出对人生的感慨,太息将何为,夭命与我建八句,感叹命运总是事与愿违,谁曾想到胞弟会如此一去不回,他的孤魂已返回封地,而灵柩却还停留在京师。想到自己也可能很快离去,不禁心生悲凉。以下几句写人生短暂,犹如清晨的朝露,太让一出来,就会被晒干,而
人到了暮年,过去了的日子想追也追不回来,自己又非金石。感叹生死无常、人生短暂的悲哀。
第六章写诗人以豪言壮语来安慰白马王,同时借此来勉励自己。“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诗人深感内心的悲痛会影响自己的心情,所以想要自己摒弃悲痛,怀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接着便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等八句来使自己从悲痛中振作起来,抒发慷慨悲壮之气概。然而内心的悲痛并未因此而解脱,“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对于生者的离别尚且可以相互勉励,而对于骨肉仓卒的永别,怎能让人接受。作者的矛盾心情暗示了作者的矛盾痛苦之情。
第七章写诗人从悲愤中清醒,并悟出人生之道。
诗的末章写惜别的深情。这章前四句因任城王之死,从苦辛中省悟到天命可疑”, “求仙无用”。更和第四章中“天命与我违” 相呼应。次四句因祸福无常,变故发生在顷刻之间,表明百年善终,谁也没有把握。因后会难期,更不知和白马王重行欢晤能在何日?又不免使人肺肝摧裂。末后四句:“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是本章的结语,也是全诗的总结
语挚情深,前二句是深心的祝愿,后二句则
是点明赠别之意。而在感情的披露上却又达
到高峰,语虽平淡,而字字血泪。
【译文】
  序文:黄初四年正(五)月,白马王彪、任城王彰与我一起前往京城朝拜,迎奉节气。到达洛阳后,任城王不幸身死;到了七月,我与白马王返回封国。后来有司以二王返回封地之故,使我二人在归途上的住宿起居相分隔,令我心中时常忧愤!因为诀别只在数日之间,我便用诗文自剖心事,与白马王离别于此,悲愤之下,作成此篇。 
  在承明庐谒见我的皇兄,去时返回那旧日封国的疆土。 
  清晨从帝都扬鞭启程,黄昏经过首阳山的日暮。 
  伊水和洛水,多么广阔而幽深; 
  想要渡过川流,却为没有桥梁所苦。 
  乘舟越过翻涌的波涛,哀怨于东方漫长的旅途; 
  回首瞻望洛阳的城楼,转头难禁我哀伤反复。 
  浩荡的空谷何等寥廓,山间的古木郁郁苍苍。 
  暴雨让路途充满泥泞,污浊的石浆纵横流淌。 
  中间的路途已绝不能再前进,改道而行,登临高峻的山冈。 
  可是长长的斜坡直入云天,我的座马又身染玄黄之疾。 
  马染玄黄,可是仍能奋蹄;我怀哀思,却曲折而忧郁。 
  忧郁而曲折的心志啊,究竟何所牵念?只为我挚爱的王孙即将分离。 
  原本试图一同踏上归路,中途却变更而无法相聚。 
  可恨鸱枭鸣叫着阻扰着车马;豺狼阻绝了当途的要津; 
  苍蝇之流让黑白混淆;机巧的谗言,疏远了血肉之亲。 
  想要归去却无路能行,手握缰绳,不由得踟蹰难进! 
  踟蹰之间,此地又有什么留恋?我对王孙的思念永远没有终极! 
  秋风激发微薄的凉意,寒蝉在我的身侧哀鸣。 
  广袤的原野啊,多么萧条;白的日影倏忽间向西藏匿。 
  归鸟飞入高大的林木,翩翩然地扇动着羽翼。 
  孤单的野兽奔走着寻觅兽,口衔着蒿草也无暇独食而尽。 
  感于物象触伤了我的胸怀,以手抚心发出悠长的叹息。 
  长叹又能有什么用处?天命已与我的意志相违! 
  何能想到,我那同胞的兄长,此番一去,形体竟永不返归! 
  孤独的魂魄飞翔在昔日的故土, 灵柩却寄存在帝都之内。 
  尚存之人,须臾间也将过世而去,亡者已没,我的身体已自行衰微。 
  短暂的一生居住在这世间,忽然好比清晨蒸干的露水。 
  岁月抵达桑榆之年的迟暮,光影和声响都已无法追回。 
  自我审思并非金石之体,顿挫嗟叹间令我满心忧悲。 
  心境的悲伤触动了我的形神,望弃置下忧愁不再复述哀情。 
  大丈夫理应志在四海,纵使相隔万里也犹如比邻。 
  假若兄弟的眷爱并无削减,分离远方,反会加深你我的情谊,
  又何必一定要同榻共眠,来传达你我的殷勤? 
  过度的忧思会导致疾病, 切莫沉溺在儿女之情的缧绁; 
  只是仓卒间割舍的骨肉之情, 怎能不让人心怀愁苦和酸辛! 
  愁苦与酸辛引起了怎样的思虑?如今我笃信了天命的可疑! 
  向众仙寄托祈求终究虚妄, 让神人赤松子久久地把我诓欺。 
  人生的变故发生在短暂的须臾,有谁能持有百年的长寿; 
  一旦离别永无相会之日,再执王孙的手,将要等到何期? 
  但愿白马王啊,珍爱您尊贵的躯体,与我一同安度寿者的黄发之年; 
  饮泪踏上漫漫的长路,从此收笔永诀,与君分离。
【赏析】
  这首诗作于黄初四年 (223),最早见于《魏氏春秋》。当时诗人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一起进京朝见曹丕。任城王在京城里不明不白地死了。曹植和曹彪在返藩的路上又受到监国使者的限制,不许同住同宿,被迫分道而行。曹植在极度的悲愤中写了这首诗送给曹彪。全诗共分七章。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沉郁的笔调抒写了自己与任城王曹彰的死别之悲,与白马王曹彪的生离之痛,在这巨大的悲痛中又渗透着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幻灭之感,哭弟伤己,悲情四溢。而这四溢的悲情正造成了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人在这首诗中采用了叙事、写景、抒情互相穿插、互相生发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心灵深处的悲痛。如第一章以叙事为主,交代朝京师后起程返封地的情景,语调缓和,然而读者不难从中咀嚼到一种深沉的哀痛。再如第四章以写景为主,那凄凉的旅途景成功地渲染出一种孤寂、穷愁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至于第三、五、六、七章以抒写情感为主,或愤而斥责,或黯然自伤,或强作宽解,笔致委曲,写出了悲情的深沉、悲情的锦远。
  这首诗的感情旋律,时而激扬,时而低沉,辗转相承。先是告别京师的眷顾之情,接着是小人挑拨离间、兄弟被迫分离的激愤之情,秋景萧条引发的伤感之情,与兄弟生死离别的悲痛之情,最后是前途渺茫、无可奈何的宽慰之情。感情的表达,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或比兴寄托,都是两字的不同表现。富于变化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从章法上看,它采用了民歌常用的连章法,除首章之外,其余六章首尾相衔,使全诗气韵流贯,节奏跌宕。诗中多用问答句,问答句又多用在每章之首,承上启下,即使全篇结构严谨,又使诗歌转折有致
《赠白马王彪》一诗共分7章,表现了曹植恐怖、悲伤、痛恨和愤怒相互交织的复杂感情,深刻地揭发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
1章共10句,写这次会节气结束之后启程返回封地的经过和心情。诗人在承明庐朝见了魏文帝曹丕之后,将要返回自己的封地鄄城。按曹植于公元221年(黄初二年)改封鄄城侯,次年立为鄄城王。清晨从京都洛阳出发,傍晚经过了首阳山。这前4句都是过程的介绍。接着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则寓有深意。说伊水、洛水既宽广又幽深,已经感到路途艰难。欲济川无梁竟然说过河无桥,更表明是难以克服的因难。作者瞻望前途,寸步难行。只好从水路泛舟,却又遇见洪涛,因而怨彼东路长,东归鄄城还有好长一段路呢!这个字,岂止怨路,实际还包括怨人,怨曹丕和他的爪牙。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伤感诗歌是在旅途的困苦之中回头再朝京城看了一眼,内心不是怀念曹丕,更不是留恋会节气的活动,而是想到了曹彰在洛阳暴死得不明不白,引起作者的极大悲愤,甚至恐怖,所以在伸着脖子遥望城阙时心情也是悲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