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试题命题与复习
2023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试题命题与复习策略
    利用中国古典诗歌特点,命制对比考题、制作参考答案,是近年来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一个倾向。但是日常教学中对比鉴赏的训练效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有三个:高考参考答案没能充分反映对比思维规律,没能提示正确的鉴赏方向;对古典诗歌对比特点及相关知识缺乏充分的认识;对对比方法不熟悉。
    因此我们应对命题和答题进行双向评价:高考命题,设问题要尊重学理,制答案须反映规律,考学生应体现示范。高考训练,应揭示答案的规律,须完善答案的内容,要形成“教学答案”。
    一、设题有对比任务,但参考答案对比效果不明显
    有的考题直接确定对比任务,对比在两首诗之间进行,且对比题目都是关于对诗歌整体的理解。在参考答案的制作上,却不能完全体现设题的意图,对比效果不明显。通过训练我们把对比效果鲜明化。
    例1:2022年全国甲卷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命题点评】和所有古诗鉴赏的对比命题一样,本题是作差异性对比。选文的题目相同,选文描写的对象相同,选文的表现手法也相同。在此前提下进行差异对比,符合文学比较鉴赏的一般条件,显示了文学比较鉴赏的基本愿望,当然也体现了比较鉴赏的难度。“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实际指画眉鸟咏物意义的差异。
    【参考答案】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答案点评】从诗歌要素角度入手,答出“画眉”鸟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意思清晰明了。但无论是对内容还是对形式的赏析,对比感都比较弱,答案只说明对两首诗的理解认识到位深刻,却不能说明两首诗对比的到位与深刻。
    【再写答案1】①欧诗托物言志,画眉鸟是诗人的自况自喻,诗人有和画眉鸟一样的自由追求,一样的寄情自然。
    ②文诗借物抒怀,画眉鸟是诗人与世界的媒介,画眉的鸣叫将诗人带入怡然自得、宁静独立世界之中。
    【再写理由】强化对比点的对应,追求对比点的多重;既强调“作用”之结果,也指出“作用”之缘由,进而突出句内逻辑;揭示咏物诗中“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怀”的差异。
    【再写答案2】①欧诗写画眉鸟的不同境遇,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对自由人生的向往。
    ②文诗写画眉鸟的悦耳鸣叫,显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满足,表达了对怡然人生的享受。
    【再写答案3】①欧诗中的画眉鸟,激发着作者对自由与约束之矛盾的感受,因而赞美自由的画眉鸟。
    ②文诗中的画眉鸟,调和着作者对自由与约束之矛盾的感受,因而感谢笼中的画眉鸟。
    【再写理由】再写答案2、3紧扣“作用”这个关键词,并将表达“作用”的动词“激发”“调和”放在最醒目、最有力的位置,进而优化了语言;强化对比点的对应,追求对比点的多重。
    例2:2022年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彼此间的深情厚谊排遣离愁。
    ②本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则是用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
    【答案点评】企图从思想内容角度答题,但只是着眼于诗的局部,未能从全诗的角度思考。应该结合两个方面答题:艺术手法作角度,思想内容为信息。
    【再写答案1】①《送》直抒胸臆,并进行联想来排遣离愁。“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吐露,在高远志向、乐观态度下离愁自然淡化。
    ②《白》借景抒情,用描写眼前之景来疏导离愁。全诗的画面都是送别之景,下驿、浦楼、乡路等身边景物,吸引了一些对人的关注,使离愁分散淡化。
    【再写理由】紧扣题目要求说“排遣”;突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对比;艺术手法作角度,思想内容为信息;揭示王勃志向高远、胸怀宇宙的个性气质。
    【再写答案2】①《送》用阔大的画面稀释离愁,在三秦、五津、海内、天涯等大景下,人和离愁都变小了。
    ②《白》用较小的画面分散离愁,下驿、昌亭、浦楼、乡路等移情对象,使得离愁并不悲绝。
    【再写答案3】①《送》突出空间感,由“城阙”到“五津”“海内”“天涯”的扩展,离愁逐渐被志向情怀所代替。
    ②《白》突出时间感,在“日”“年”“早”“依然”“晚照”等时间流动中,使离愁疏导释放。
    【再写答案4】①《送》重联想,五津、海内、宦游、天涯等联想,强调了友谊却淡化了离愁。
    ②《白》重实写,下驿、浦楼、乡路等身边景物描写,以物代人而减轻了离愁。
    【再写理由】再写答案2、3、4运用分类形成对比关系;强化对比对应,强化多重对比;强化教学示范性,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要。
    二、设题有对比任务,但参考答案没有对比
    有的考题尽管直接确定了对比任务,也是在两首诗之间进行对比,而且也是对诗歌整体的理解,但参考答案既无对比方法也无对比结论。我们要汲取教训,通过训练强化对比意识,纠正离题作答的错误。
    例3:2022年浙江卷
    楼前(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参考答案】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
    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
    【命题点评】应在整体上作比较,一来容易捕捉作者的意图,二来考生容易发挥。
    【答案点评】第一,只是分别指出两首诗在情感和写法上的不同,而没有用对比方法得出对比结论来。第二,强调王诗运用细节描写,但没注意到杜诗的“因雨上金铺”也是细节描写。应答作“杜诗尽管也有细节描写,但更突出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第三,细节描写属于表达方式,拟人手发属于修辞方式,二者缺乏可比性。
    【再写答案1】修辞角度:①王诗运用夸张手法,多年后的老马竟然还有“总举头”这一习惯
性动作。不管是作者的想象还是亲见,这一习惯动作及持续时间都具有夸张性。
    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
    【再写答案2】描写对象角度:①王诗通过动作(人物)描写表现千秋节的盛况,表达对盛世的怀念。
    ②杜诗通过环境描写表现盛景的衰败,表达对由盛而衰的伤感。
    【再写答案3】描写方法角度:①王诗间接描写:通过对老马留下的“总举头”习惯,让人联想“千秋节”的盛况,表达对盛世的怀念。
    ②杜诗直接描写:通过对紫苔“上金铺”的描写,来书写对盛景衰败的伤感。
伤感诗歌    【再写答案4】虚实角度:①王诗通过想象,借以前老马“总举头”来写人对盛世的怀念。
    ②杜诗通过写实,借紫苔“上金铺”描写物人两非的荒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