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遣意(节选)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 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酿黍:酿酒。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从字听来;,从“①”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
2.古诗阅读
 
锦里先生乌角巾 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新。
【注释】锦里:成都地名。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航:小船。柴门:指作者自家的门。
1)此诗描写了两幅图景,前四句可谓山庄访邻图,后四句可谓“”
2)诗人笔下的南邻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3.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 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水游记
C. 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D. 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刘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B. 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C. 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D. 甲诗和乙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均较为显性,伤感至豁达、欢乐转忧伤,读者能感同身受。
4)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甲诗和乙文作者有过被贬谪经历后,都在作品中以含蓄委婉的方式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伤感诗歌4.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遣意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 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酿黍:酿酒。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从字听来;,从________”字看出。颔联中的“②________”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
6.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
沙湖晚归
(元)朱德润
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烟茅屋起平沙。
橹声归去浪痕浅,摇动一滩红蓼花。
【注释】蓼(liǎo),开淡绿或淡红花的草本植物,也叫水蓼
1 诗题沙湖晚归,诗句哪些地方暗示了晚归?说说你的发现。
2)全诗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沙湖傍晚的景。说说你发现了哪些角度、哪些层次?
7.阅读《月夜忆舍弟》,完成小题。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诗人从多种角度展开描写,请具体分析首联中听觉描写的作用。
2)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明确指出深层情感。
8.诗歌鉴赏
鹧鸪天・咏渔父
〔宋〕王质
一只船儿任意飞。眼前不管是和非。鱼儿得了浑闲事,未得鱼儿未肯归。
全似懒,又如痴。这些快活有谁知。华堂只见灯花好,不见波平月上时。
1)上阙中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船儿的________特点,又表现了渔夫________的心情。
2)下阙中词人感慨这些快活有谁知,你觉得这种快活蕴含了怎样的情怀?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注】蘼芜:一种香草。
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本无形,却在诗人笔下各具神韵。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的特点。
2)这两首同写田野漫步的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1)第一首中的春风 轻柔美好,带来生机;第二首中的秋风萧瑟寒冷,凄凉无情。
2)第一首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第二首抒发了韶华易逝、老之将至(时光把人抛、人老见白头)的伤感之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在结合景物特点加以概括。
2)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景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第一首中的春风 轻柔美好,带来生机;第二首中的秋风萧瑟寒冷,凄凉无情。
2)第一首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第二首抒发了韶华易逝、老之将至(时光把人抛、人老见白头)的伤感之情。
【点评】要在理解诗歌内容主题的基础上,结合诗中的景物特点进行分析。清人姚范这首写景之作,何等鲜活洒脱,韵味独特。尤其是次句将本是形容少女形体的窈窕一词,用得既新且奇。至于到底是春风窈窕还是蘼芜窈窕,则又妙在尽可意会而难以言传。作者用窈窕一词形容春风,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草儿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美好姿态。绿则用为动词,写出了蘼芜草变绿的过程,突出了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注释】无赖:不讲道理。遣:派。深造次:频频拜访。丁宁:嘱咐。
1)诗中哪两个字是全诗之纲?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诗的最后两句,在情与景表现方面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简要分析。
11.古诗鉴赏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浣溪沙是这首词的________,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人对________ 的感伤。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被誉为千古奇偶,请赏析其好在哪?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咏瀑布
(清)冯云山
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
1)冯云山《咏瀑布》用“”这个词语写出了瀑布气势雄伟的动态美。
2)这两首诗都写瀑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否相同?请作具体分析。
13.阅读下面诗歌选段,完成小题。
镜子
艾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或是鬓如霜雪
却又是深不可测有人喜欢它
它最爱真实因为自己美
决不隐瞒缺点 有人躲避它
它忠于寻它的人 因为它直率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甚至会有人
或是醉后酡颜 恨不得把它打碎
1)概括诗歌前后两节的内容。
2)这首诗歌中的镜子是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14.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 无数梅花落野桥。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见(xiàn):出现。
1)两首诗中,都是自然界中植物的花吗?为什么?
2)从写作特看,王冕的《梅花》质朴,韩愈的《春雪》灵动,请选择你喜欢的一首,对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15.阅读诗歌,回答小题。
樵夫
(宋)萧德藻
一担乾(干)柴古渡头,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又作全家明日谋。
1)樵夫居住的环境远离城市喧嚣,从诗中、两处可以读出。
2)有读者觉得诗中樵夫的生活充满了快乐,也有人说樵夫的生活充满忧伤。试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6.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阔,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阔,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
1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首联一个“________”字贯穿全诗,奠定了本诗________的感情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无罪遭贬的命运。
2)颔联两句中的”“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18.古诗鉴赏。
庐山杂兴
·惠洪
别开山径入松关,
半在云间半雨间。
红叶满庭人倚槛,
一池寒水动秋山。
野望
·翁卷
一天秋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1)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间秋,但表现的景物不同:前一首半在云间半雨间突出了庐山________的特点,后一首则用无数峰峦远近间照应了前句中的“________”字。
2)两首诗的最后一句都描写了山在水中的倒影,但展现的画面及带给诗人的感受却有所不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