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观察与发现
学习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本单元词语读读写写23个,读读记记24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文字的美。
4、抓住课文写作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5、积累优美语句和段落。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文字的美。
学习难点
抓住课文写作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12课时)
课时1 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课时2学习古诗《游山西村》。
课时3初读《爬山虎的脚》,学习生字词。
课时4深入学习《爬山虎的脚》,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课时5初学《蟋蟀的住宅》,学习生字词。
课时6深入学习《蟋蟀的住宅》,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课时7学习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课时8口语交际。
课时9 习作二。
课时10 习作二。
课时11“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课时12“成语故事”。
5、《古诗两首》的教学方案
总序号:11--12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主题: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                
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姚瑞红/韩寺镇古城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2.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这一组课文选择的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3.学情分析
大家都知道《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观察时,因为地点和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评价任务
任务一: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任务二:体会诗人在庐山观察时,因为地点和角度的不同,所以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任务三: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导入
(师吟诵):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引导学生感悟诗的大意
环节二
自读、识字
二、学习课文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诗意。】(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读悟诗意
三、学习方法
1.那你们还记得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2.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3.交流学习所获。    (或解说诗句意思;或展示绘画成果)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向远看、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的庐山景却各不相同。 
学生自己总结方法(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读悟诗意
四、熟读成诵,领悟诗情 
1.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时写下的一首哲理诗,诗人不但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更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用多种形式朗诵此诗(小组比赛、指名朗诵、全班齐诵等。) 
3.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其实不仅观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样。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吗?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分组朗读(评价目标三)
环节五
拓展学习
 五、收集材料,拓展学习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在课文中体会文章的美感(评价目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