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 ||||
课题 | ||||
授课时间: | 课型:新课 | 课时:第一课时 | ||
1.教学目标 1.人地协调观:利用各种图标掌握地貌观察的顺序,并熟悉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分析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综合思维:学会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分析地貌高度和坡度特征,能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运用。 3.区域认知:学会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来说明不同地貌观察的方法。 4. 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各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 ||||
2.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地貌观察的顺序,并熟悉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地貌观察实践的过程,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 ||||
3.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 ||||
4.学习活动设计 | ||||
环节一:课前测试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贵州是我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这里的喀斯特地貌是在低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 2.生活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的人们生活中缺水现象经常发生。( ) 3.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下切侵蚀。( ) 4.从河流凹、凸岸来看,适合人们生活居住的是凹岸。( ) 5.新疆绿洲所在地区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 ) | ||||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环节二:导入设计 展示古诗《题西林壁》,结合古诗观察以下景观图,解释诗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环节三:探究新知 | ||||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教师活动: 教师讲授地貌观察的顺序前先让学生观察图思考观察图中地貌的顺序怎么样?主要观察什么? 1.图1是在高原上的山脉,图2是在高原上的盆地,所以这可以让你们联想到什么? 2.上图是狙击手们在寻一个最佳狙击位置,他们现在在往高处走,为什么要往高处走呢? 3.那么是只要位置足够高就可以非常的好的观察地貌了吗?看这幅图,这是在绘制地形图,他们此时处在什么位置呢? 4.在观察上述图片时,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是不是看它是平原还是山地? 5.那么在野外观察地貌时,是只依靠一双眼睛么?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AC指垂直距离,AB指水平距离) 教师活动 提问:在进行该地貌观察时,你认为最重要的点是什么?或者哪一方面是你进行地貌观察的重点? 1.看上图,甲点和乙点的绝对高度是多少? 2.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那么甲乙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1)地貌观察内容包括高度,坡度,坡向。 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这说明了什么? 给学生播放视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引导学生思考坡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阳坡(面向太阳的山坡)的光照充足,所以植被一般长在阳坡的居多。 *迎风坡的主要特征就是风沿斜坡往上吹。背风坡与迎风坡相反,一般两者的植被生长情况也是不一样的。 |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景观图并分析问题 | |||
活动意图说明: 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合作探究能力 | ||||
环节四: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级别高的地貌一定比级别低的地貌面积大 B.级别高的地貌往往包含着更多的低级地貌 C.同一个级别的地貌面积相同 D.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和三江平原等都是我国的一级地形区 2.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其景观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起伏和缓 B.陡峭险峻 C.地势平坦 D.石林拱 3.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_____。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 |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 |||
作业设计 书面作业: A层:填充图册+扩展思维测试题 B层:填充图册+基础测试题 C层:填充图册+知识点抄写 实践性作业: 自己观察身边的地貌景观,拍照并画出相应地貌示意图 |
板书设计 第四章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形态: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 2.观察顺序:宏观→微观、面→点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绝对高度、相对高度 2.坡度:坡度角或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 3.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4.其他: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等 |
组长审批签字(一课时一批): |
7.教学反思与改进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