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从培养地理实践力这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在综合分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教材依次安排了“地貌观察的顺序” 、“地貌观察的内容”两个标题。“地貌观察的顺序”首先介绍了地貌的空间尺度及其类型组合,其次结合图像说明如何在野外进行地貌观察。“地貌观察的内容”分两个方面介绍,一是地貌的形态要素,包括高度、坡度、坡向等;二是区域地貌特点,包括地面起伏状况、破碎程度等。最后以“观察家乡地貌”为题,安排了观察地貌的实践活动。
三、学情分析:
本班为实验班,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好,动手实践能力很强,所以在本课安排学生对校园地
貌进行观察,并对坡度进行测量的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视频、图像,明确地貌观察的顺序。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2.通过图文资料,理解并运用地貌观察中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形模型的观察和对坡度的测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运用综合思维理解坡度、坡向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指导学生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学会应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貌观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很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2.通过对校园、家乡地貌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了解校园、家乡热爱校园、热爱家乡。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
难点:理解并运用地貌观察中主要观察内容。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新课导入】 | 引用苏轼《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请学生思考该诗句描述的地貌和诗人对山地观察的视角变化。说明观察视角发生变化所看到的景观就有所不同。 过渡:在自然界中,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规模较大的地貌(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如高原上,可能既有连绵的山脉和低缓的丘陵,也有宽广的盆地)组合而成。在观察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位置 设问:在野外考察时应如何观察地貌,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本节的学习。 | 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浅显易懂,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 |
讲授新课 |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 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 学生看图、思考 | 讲解并呈现图片 |
探究活动一:展示黄土高原地貌图片,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进行地貌观察并描述 | 引导学生能所说出观察顺序及地貌特点。 | 小组活动:地貌观察与描述 |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
探究活动二: 地貌观察的内容 | 一、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 获取方式:查地图或借助仪器 绝对高度: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引导学生说出它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的主要依据 相对高度:两个地点绝对高度之差 引导学生说出--反映地面起伏状况 2.坡度 坡度:主要用坡度角或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表示。 学生pad展示:坡度的测量过程 过渡:坡度最为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案例1: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观看视频:詹天佑修建“人”字形设问“人”字形式怎样降低坡度的呢?观看视频 补充:山区之字形线路要完成换向操作,运输效率有限,随着机车牵引力的提升和桥梁修筑技术的进步,一些线路被废弃,组建成为旅游和摄影爱好者喜爱的景观 案例2:对生态的影响 坡地耕作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 过渡:在进行坡度测量时,同学们拍到了一幅图片,树木的枝条向南边伸展,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坡向。 坡向:根据与太阳光的关系可分为阳坡和阴坡;根据与风向的关系可分为迎风坡和背风坡。 总结:高度和坡度的组合可以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3.其他观察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观察绝对高度并进行相抵高度的计算 学生展示对坡度的测量,描述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根据现象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 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并进行地貌判读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感受詹天佑克服阻碍,为国争得荣誉。同时补充我国铁路修筑技术的进步,感受大国崛起,激发爱国情怀 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 |
探究三:观察家乡的地貌 | 营口被称为:“三水之乡”与家乡丰富的地貌类型是分不开的,同学们查阅资料,选择地点进行观察,并汇报结果。 | 同学课下完成 | 让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去了解家乡,将知识用于实践。 |
【重点小结】 | 师生共同总结 | ||
【课堂练习】 | 见附页 | ||
【板书设计】 |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1.地貌观察的顺序 1.位置 2.原则 3.顺序 4.辅助观察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 2.坡度和坡向 3.其他 | ||
【教学反思】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