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寓言二则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做错了事情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重点难点:   
1.会读、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两则故事。诵读中体会其中的寓意。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寓言《亡羊补牢》。
2.正确读写生字。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亡羊补牢》,理解寓意。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板书“寓言”:(生读,学习“寓”字)谁知道寓言是什么? (故事吗?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一般是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是“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指“包含着某种意思”。)
2、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3、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板书:亡羊补牢)(生齐读)
二、质疑题目,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 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预设::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预设: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的……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预设:羊丢失了把羊圈补好。
4.指导书写:亡、牢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习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理解新字词,掌握多音字“圈”:(开火车读)
亡羊补牢 羊 窟窿 叼走 街坊 后悔 劝告 丢 钻 狼
4.重点指导难写字。
钻、劝: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注意与“去”的区别,不要丢掉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点。
四、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1.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小组讨论。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出相关句子)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3)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4)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板书: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指名分角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出相关句子)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他很后悔没有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5.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板书。(板书: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 结果——再也没丢)
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五、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及时补救),(为时不晚)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哪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拓展延伸
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再把课文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板书: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
2.全班交流,师总结: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
3.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读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蕴涵着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按“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这样的方法学习。
板书设计:
12.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结果    再也没丢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习寓言《揠苗助长》。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寓言寓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1. 同学们,你们听过《揠苗助长》的故事吗? 上节课我们学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希望我们也能从这则寓言中明白一个道理。(板书
题目:揠苗助长)
2.生齐读课题。指导:题目中的“长”在这里读 zhǎng。读了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揠”的意思是什么知道吗?和“拔”一样吗?想一想拔萝卜时是怎样做的?(从土里拔出来)那么揠苗是把禾苗从土里拔出来吗?揠的意思其实是轻轻地往上一提。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你能说说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
2.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指字。
3.书写指导:
疲:偏旁是“疒”不是“广”;
筋:按照上下结构书写,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注意部首不要写成“艹”。
4.教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指名读生字)
5.认读词语。(课件出示:朋友)
三、理解《揠苗助长》
1.默读课文,一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觉得禾苗长得太慢?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让学生出句子并板书:巴望禾苗长快些。
巴望:十分渴望。(让同学们讨论是否能用盼望希望代替)
情景创设:太阳晒得火辣辣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刮风下雨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十分繁忙的时候,他去看了吗?
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
让学生出句子并板书:想办法帮他们长。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自己对自己说话。) 农夫在自言自语地说什么?(“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指名表演农夫“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样子。
照样子说词语:自言自语 转来转去 无边无际 自由自在
2. 再读课文,种田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请用“——”画出来。(板书: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出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1)解释词语“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练习用“筋疲力尽”造句。(例:上次旅游时爬的山非常陡峭,把我们弄得筋疲力尽。)
3.农夫认为他的力气总算没白,禾苗长了一大截,结果是这样吗?(不是,禾苗都枯死了。)想一想:禾苗为什么会枯死呢?(因为农夫把禾苗拔高,使禾苗的根系离开了土壤,失去了汲取养分的能力,所以枯死了。)(板书:枯死了)
4.现在大家知道“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了吗?(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5.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杀鸡取卵。)
四、总结寓意
1.师引导:为什么禾苗没有按照他的意愿长高呢?(因为把禾苗拔死了。)
2.追问:禾苗怎样才能长大?
(浇水、施肥、除草,还要慢慢地等几个月的时间。)
3、总结:这就是禾苗的生长规律。不仅是种禾苗,做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板书: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板书设计:
12. 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巴望禾苗长快些  想办法帮他们长
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枯死了
(按照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教后反思:
13. 画杨桃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汉字,会写9个字,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同角度看问题的结果不同。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会写9个字,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分角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同角度看问题的结果不同。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画画》(出示课件)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你们喜欢画画吗?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3、杨桃是南方常见的水果,这样小小的水果却在我们的图画课上引起了一场关于杨桃的
的风波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把课文中的事情理出一个思路来,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重点认读:班、晌、诲、肃、抢。
1)比较认识: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
记。(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
2字注意读音。“huì”读四声,不读三声。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左右占格,把字写好看。
3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配合图片进行学习)
4也比较熟悉,是左中右结构的字,按照汉字书写的要求,书写时候注意衔接,配合猜谜语进行识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
导学:杨桃是南方常见的水果,这样小小的水果却在我们的图画课上引起了一场关于杨桃的长相的风波呢!一起来认真学习《画杨桃》。
1、出示第一自然段。(这一段很长,我们要认真地读,不要丢字落字,要读通顺哦!)
2、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bān)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dào)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小伙伴们都在嘲笑我呢!比一比谁读得语气好!)
3、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shěn)视(shì)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态度如何?小伙伴的态度又如何?)
4、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shǎnɡ),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