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诵读《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诗词诵读《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师读《题西林壁》,学生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小黑板出示小知识。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
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3、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4、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再读古诗,读懂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逐行理解诗意。
  ②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春江晚景》这幅画上的内容。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行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适时点拔。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诗词诵读《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
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