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1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在课堂中能够让学生学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培养筛选整合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学会用结构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与梳理文章的主旨。
3.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教育历程为重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筛选,整合文章的关键信息的能力,用结构分析法来快速阅读文章与梳理文章的主旨。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蹲在池边观看水中游鱼,有谁经历过?今人观鱼,古人也观鱼,哪个同学知道庄子和梁惠王观鱼的故事吗?而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位物理学家,他也观鱼,他不但像庄子一样懂得鱼的乐趣,而且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仿佛自己就是鱼,用自己强大的大脑和非凡的想象力去解读鱼的世界。他就是加来道雄。(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梳理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探讨其中表现的思想内涵。
2.感悟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体会本文所表达的科学精神。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事件的发展脉络。(5分钟)
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五分钟
1、初读课文,观察标题。
本文写作的对象是谁?写了什么内容?
2.为什么不说是“我的教育历程”?
3.再读课文,理清字词。
4.请快速浏览全文,抓住关键语句,出本文重点写了哪几件事?
5.课文中引用题记的作用?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自学指导一
1.一名物理学家;教育历程;
2.强调了他物理学家的身份,他的教育历程就是他成功的历程。
3.刨根究底(páo) 撒手人寰(huán)
湮没(yān) 惊诧(chà)
棚栏(zhà) 畏葸不前(x )
五彩斑斓(lán) 目眩(xuàn)
鄙视(bǐ) 冷嘲热讽(fěng)
杜撰(zhuàn) — 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
怪诞(dàn)— 荒诞离奇古怪
4.童年:在日本茶园对鲤鱼世界的遐想。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
高中: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来建造电子感应加速器。
5.作者一开始引用爱因斯坦的科学观,旨在提示下文是在介绍有关科学的观点。
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巧妙贴切地书写题记,不仅开宗明义,给阅卷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能先声夺人,具有韵味深远、包蕴题旨等特点,从而达到“浓缩言语动人心,未成曲调式先有情”的最佳效果,成为应试作文中得分的亮点。
自学指导二 5分钟
1.“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
2.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
3、物理学家的理论也许过于艰深,但是其中的道理和日常的生活体验是相通的,鲤鱼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4.(1)、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是怎样启迪作者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的呢?
(2)、你怎么理解作者说的“我决定要对这一问题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1.(1)“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2)“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
(4)“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
2.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1)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
(2)“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
(3)“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题西林壁》
(更高角度的看问题,换位思考)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观察、思考、想象力)
4.(1)——好奇(觉得事件神秘)
——探索(查阅资料,明确人生方向)
——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确定科研范围)
这是作者走向科研之路的关键过程;
(2)理论物理学家工作是抽象的、枯燥的可能一生都不能有所成就。
“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
但我决定要对这秘密“刨根究底”,体现我对此极大的兴趣, 表现了作者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
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
七、整理知识,背诵记忆。
八、当堂训练,巩固运用。
从作者的教育历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学习和成长的经验?
请你举出几个和作者成长历程相似的人物?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