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书湖阴先生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书湖阴先生壁》,熟读成诵。
(二)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味田园体面的幽雅,并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湖阴先生的欣赏。
(三)通过学习典故资料,感受后两句拟人、对偶的表达特点,体味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二、教学准备
课件,微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解诗题
1.了解“题壁诗”。
(1)引导:古人在游山玩水时有感而发,就会即兴在寺庙、旅店、楼阁等墙壁上提笔作诗。我们把这种诗称为“题壁诗”。
(2)背诵学过的“题壁诗”——《题西林壁》。
2.观察两个诗题(“题……壁”“书……壁”),说说发现。
(1)理解“书”的意思。(题写)
(2)理解诗题的意思。(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
(3)读准诗题节奏。(书/湖阴先生壁)
3.介绍王安石、湖阴先生。
(1)学生交流对王安石的了解。
(2)借助注释认识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王安石的邻居。
(二)初读古诗,显韵味
1.回顾读好古诗的要求。(一读准字音,二读出节奏,三读出韵味)
2.同桌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3.反馈朗读。
(1)读出节奏。(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读出节奏)
(2)读出韵味。
①教师提示。读古诗时还得注意古诗的“韵”。一,这首诗哪几个字压韵了。(课件中的“苔”“栽”“来”,显红)
②指导学生朗读时延长韵脚。
③教师加手势范读第一句,学生读下面三句。
4.齐读。
(三)借助注释,想画面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圈出诗中的景物,想一想这些景物是怎样的。(板书:借助注释)
2.反馈交流。
()的茅檐()的花木()的水
()的田()的山
3.想象画面,以诗“绘画”。
(1)读一读。(出示句子)
你看,那两座大山依偎在远处,披着一身的浓绿,带着叶儿的清香,踏着风儿的脚步,深情而热烈地扑向茅屋。
(2)引导到对应诗句。(两山排闼送青来)
(3)描述画面。(出示学习活动)
四人小组合作,每人一句诗,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比比谁描述得最美。写完后,小组内交流。
(4)小组汇报,配乐朗读诗句。
4.小结。通过想象,这首诗就成为了一幅幅画,成为了一篇优美的散文。理解古诗,想象画面是一个法
宝。(板书:想象画面)
(四)赏析诗句,悟诗情
1.体味精妙之处。
(1)王安石的诗很讲究对语言的锤炼,值得细细品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用得很传神。这首诗中哪句
诗或者哪个词写得最妙?(同桌讨论)
(2)交流赏析预设一:感受画面静态美。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①“净无苔”“花木成畦”写出了湖阴先生家中的景致,清幽高雅,体现了湖阴先生的勤劳、能干,爱生活。(板书:清幽、高雅)
②朗读诗句。
(3)交流赏析预设二:感受画面动态美。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①品词。“护田”: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一条河像妈妈一样环绕保护
着田。“排闼”:山绿意盎然,好像推门便迎面扑来。拟人手法体现“一水”“两山”富有人情味。(相机板书:拟人)
②齐读诗句。
2.感受对偶的修辞手法。
(1)引导思量。把两句联系起来赏析,有什么发现?(出示课后思量题第4题)
读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发现了什
么?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2)引导发现:一一对应。
(3)交流其他古诗里类似的诗句。
(4)小结。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两个词组成对地罗列起来,叫做对偶。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对偶是古诗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五言中有,七言中也有。运用对偶之后,句式看起来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
3.资料拓展。
(1)微课了解“护田”“排闼”两个典故的由来。(播放微课)诗句中的“护田”“排闼”这两个词还有两个典故呢!“护田”出自《汉书·西域传序》中“因置使者护田积粟”,汉朝时在轮台设置使者,保护田地,积攒粮食。“排闼”出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中“哙乃排闼直入”,说的是高祖卧病时好多天不肯见人,樊哙推门
而入探望。诗人把这两个典故自然无痕地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中,赋予山水以灵性。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隐居于南京钟山时寄情于山水,写了不少诗,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义。他曾经在《山中》写道“随月出山去,寻云相伴归”,他又在《钟山即事》写道“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他还在《定林所居》写道“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你们看,在这样的山水田园中,月、云、花、草、溪、鸟、山等大自然的景物都是诗人的火伴,陪伴着诗人一起过着悠闲自得的慢生活。
(2)小结。王安石笔下的山水都是他的知己,今后读他的诗,可以特意关注诗中的拟人与典故,也可以通过查资料,更深入地感悟诗情。
(五)积累古诗,记学法
1.引导齐读诗句。王安石和湖阴先生隐居于此,淡忘过往的不愉快,眼中惟独净无苔的屋檐,惟独手自栽的花木,惟独一水和两山。(齐读诗句)
2.一边欣赏书法作品,一边学着吟唱。(播放视频资料)
3.背诵古诗。
4.总结学法。这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在想象画面中更好地体味了诗的美感,还借助资料加深了对诗的理解。本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的小火伴也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我们在学古诗时,还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