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苏轼人生经历曲线图教学设计
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6岁。
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
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苏轼作品四首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丙辰:宋神宗熙宁9年(1076年)。
达旦:直到天亮。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
天上宫阙:指传说 中月中宫殿。不胜寒:冷的使人受不住。
转朱阁:月光照射入红华美的楼阁。绮户:雕花的窗户。
照无眠:照着有心事不能入睡的人。婵娟:美人;这里指月亮。
【简析】这是一首中秋词。抒发诗人对千里之外的兄弟子由的怀念。
词的上片,因问月而展开幻想,在幻想 中他回到仙境,但最终还是眷念人间,但是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下片因月而引出离别的思绪,把人 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比,说明事物没有十全十美,最后以“千里共婵娟”的乐观旷达的祝愿结 束。
全篇笔法曲折多变,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说理通达,情意深厚。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注释】乙卯:宋神宗熙宁8年(1075年)。千里孤坟:苏轼之妻王氏埋葬于四川,当时苏轼在密州,相隔 几千里。
鬓如霜:两鬓全白。言自己饱经沧桑,衰老得很快。
小轩窗:小室的窗前。轩:只有窗槛的小 室。
短松岗:种植小松树的山岗,指王氏墓地。 【简析】这是一首悼亡祠。
漫长的十年过去了,诗人对亡妻的怀念极其深沉,上片抒写自己的哀思,诉说十 年来的苦难生活,而致“纵使相逢应不识”,才四十岁就白头了。下片通过梦境写相思之切,梦中相逢之 悲,最后写“明月夜,短松岗”下的孤坟,反映了“无处话凄凉”的苦痛。
全篇采用白描手法,流露诗人 怀念亡妻的真情实感,句句沉痛,字字悲哀,动人肺腑。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