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大概念是“地貌是岩石圈在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综合作用下呈现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特征。人类活动深受不同地貌特点的影响,也给地貌留下深刻的人类活动印迹。”
次级概念有: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地貌观察、地貌特点与人类活动等。
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业要求:学生能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学业质量标准2-3:与他人合作,能够使用遥感图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对地貌等自然要素和相关自然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并设计实验,作出简单解释。
以单元大概念为统领,在整体系统性基础上,把本单元教学内容解构为课程学习的几个基本问题:常见的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如何识别地貌?如何描述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如何在野外观察地貌?地貌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通过观察地貌景观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并结合自己亲身体验,识别喀斯特地貌,描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简单解释其形成原因和过程;学会把观察喀斯特地貌的一般规律迁移应用到对其他地貌类型的观察上,如观察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
2.通过搜集资料并实地考察颍河,观察、识别、描述家乡的河流地貌,学会整理观察记录,撰写考察报告,并通过适当方式交流、展示考察成果。
3.结合对家乡河流地貌的实地考察,对比观察山区地貌,总结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
4.通过对家乡平原地貌和我国山区地貌的真实情境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地貌特点对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
5.通过搜集阜南濛洼蓄洪区相关资料,分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促进人地协调、经济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第一、二课时(一位老师连堂上课)常见的地貌类型(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第三课时实地考察——观察家乡的地貌(颍河河流地貌考察);第四课时实地考察成果展示课——观察家乡的地貌;第五课时地貌的观察(课堂教学,第三、四课时的关联进阶);第六课时地貌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搜集资料,对比分析阜阳和我国山区不同地貌特点所产生的影响);第七课时问题研究:走进阜南濛洼蓄洪区(如何提高阜南濛洼蓄洪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大概念引领,真情境为系,任务驱动,高通路迁移,教学
评一致”是单元教学的学习图谱。
具体教学活动包括:
1.分别播放《航拍中国》中贵州地貌景观视频及有关图文资源等情境材料,创设真实的喀斯特地貌情境,构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貌(地表和地下)的特点、分析地表喀斯特地貌成因及演化、解释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总结出地表物质、外部动力和环境条件对喀斯特地貌形成特点的影响。
2.根据观察、描述、解释、欣赏喀斯特地貌景观特点的学习积累,河流地貌组、风沙地貌组和海岸地貌组同学分别运用所搜集的图文、视频资料以及模拟实验与亲身体验,进行探究学习成果展示,分析不同河段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景观特点,描述风沙侵蚀和堆积地貌特点并简要解释其形成原因和过程,描述并解释海浪作用下所形成的海岸侵蚀和堆积地貌主要特点。(该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学习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的迁移应用和进阶提升)
3.指导学生搜集整理颍上县地形图、遥感影像、考察报告等地貌资料,识别家乡的地貌类型。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到颍上县境内的几个地貌观察点进行颍河河流地貌的实地考察,观察河谷地貌及河流凸岸、凹岸地貌特点,并比较不同河岸两侧土地利用情况。在家乡地貌考察过程中,通过地貌观察记录表进行记录,在考察结束后撰写考察报告。组织开展家乡地貌考察成果交流和展示活动,总结河流地貌观察的一般方法。
4.引导学生欣赏杜甫的《望岳》和苏轼的《题西林壁》,结合河流地貌观察的一般方法,根据山地景观情境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山区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
5.根据阜阳六大名片中的“百亿江淮粮仓”、“综合交通枢纽”、“人力资源大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分析阜阳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人口众多的地貌原因。
根据贵州黔南州有关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为黔南州创设几张具有典型意义的“名片”。围绕辩题“山区和平原的优势谁更大?”举行辩论活动,加强地貌特点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辩证理解。
6.根据阜南濛洼蓄洪区和王家坝闸等有关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建构学习任务,引发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探究一: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在阜南设立濛洼蓄洪区的地貌因素;探究二:结合材料,说明王家坝闸开闸放水对蓄洪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探究三:结合材料,为促进濛洼蓄洪区自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出可行性方案。
在形式多样、分层递进的课时作业基础上,以大概念为指向,从单元教学整体设计考量,设计一项实践类作业。
因莫高窟和壁画闻名于世的敦煌地处河西走廊,位于甘肃与青海,与天山余脉相连。敦煌气候干旱,全年降水40 毫米左右,年蒸发量超过2400 毫米,昼夜温差大,风大且频繁,因此地表的物理风化强烈。鸣沙山、“魔鬼城”是敦煌闻名于世的重要旅游景点。
1.搜集鸣沙山、“魔鬼城”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几幅能反映它们典型地貌特征的图片,并据图进行识别、描述和解释其景观特点。
2.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郊,这里分布着多种形态的沙丘,其中形状类似新月的叫新月形沙丘。请根据所搜集图片中典型沙丘形态,推测当地的主导风向。
3.滑沙是游客乘坐滑板从鸣沙山山顶自然下滑的一种旅游娱乐项目。请选取一幅典型的鸣沙山新月形沙丘图片,在图上设计出游客乘坐滑板下滑活动的路线,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