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例分析
=93+**6*99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对教材的过分依赖,这就需要对教案、课例进行诊断、分析。从而制定新的教学目标、设计新的教学方法,以推进改革继续前进。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例;教学理念
       1、提出问题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号角正在吹响,<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的出台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广大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努力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新课程标准理念*9/O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
、研究、试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和传统的知识本位意识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也非常困难。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与新课程标准理念不合拍的现象。下面通过新课程标准下的两个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的呈现和我的一些浅显分析,共同探讨一下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教学究竟如何开展。
       2、课例分析
       2.1课例1:一元二次方程+
       2.1.1知识目标(1)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2)确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论根据(体现数学的严谨性)(3)确降次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意识)(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培养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能力目标
       (1)通过诱导、探索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通过选择最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分析:知识目标提的恰当,突出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轻重把握。用“了解‘明确~会用”三个词凸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加深的教学过程。可谓目标明确,直击要害。唯一不足的是没有把情感目标写出来,因此显得有点单调呆板,不能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热情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2.1.3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创设情境----一揭示理论根据师:以前我们学过解一元二次方程,请同学们尝试解方程(1)(x一5)(x+7)=0(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做,引导学生对所求解进行检查。
让学生讨论回答“x一5=0”或“x+7=0”是根椐什么得出的。)引入:ab=0铮a=0或b=0.(强调“或”字,要使ab=0,只要a、b中任一因式为零,这个结论都成立)[分析:等式性质“ab=0∞a=0或b=0“是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的理论根据。学生不明确,也就不会产生迁移思想,即把a看作x一5,把b看作x+7,这样使问题进一步简化,这需要教师的深入引导使学生明确。教师开门见山地通过学生实践感知,直达核心,并让学生在后面的实践中去理解,这样的教学是可取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这样一个情境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同时在心理上缩短了和教师的距离,使心情放松,从而产生了要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导入新知----一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让学生解下列方程:(2)x2+2x一35=0(3)x2+2x=35(4)x(x+2)=35讨论这几个方程的特点。(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以上三个方程是同一方程的不同形式,(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形如舣2+bx+c=0(a≠0)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为二次项,bx为一次项,c为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说明:为什么a=g=o?)[分析:创设情境,得出理论根据后,立刻让学生探索讨论解三个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容易想到
因式分解,想到把等号右边变为0,达到初步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之目的。这样安排有利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的过程,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教师因势利导,引出概念。不在概念上耽误时间,围绕解法讲解其他内容,主次分明。这也体现了<标准>中“教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思想。
       教师创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数学。】
       (3)探究情境建立模型----一归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基本思路和步骤弓f导学生分析解以上方程的共同点,概括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因式分解让学生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a)+5x=一6(b)一9=0(c)2x2--5x=0(d)一4x+4=0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有根,那么必然有两个根,特别强调方程(4)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提问:让学生说出用什么方法因式分解,为什么要因式分解?(渗透降次变化的数学思想)根据什么得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基本思路:就是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步骤:①变右边为0.②分解因式(这是关键),③根据“ab=0∞a=0或b=0”
       得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得解。
       [分析:教师选取四个用不同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题,让学生先做,有目的地复习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解法,体现了以复习为主,以练为主。通过提问引导、归纳、强调说明,既对前面思路、解法作了清理巩固,又对后面学习作了指导,使后面的练习有章可循,实现了本课的主要目标,也体现了螺旋上升、不断升华的数学思想。“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闪现了学生思维创新的火花。”
       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分析、归纳,使一个平淡的方法传授过程变成了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能力得到了培养,也真正体现了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4)巩固新知发展应用一练习讲评双向反馈(1)、变式训练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要求:用不同方法解)(a)(x+3)(x一1)=5(b)(3x+1)一4=0(c)3x(x+2)=5(x+2)评讲:比较不同解法,得出简便方法,特别对(3、进行讲评。
       (2)、分层训练解方程(a)4(2x一3)一6x+9=0(b)4(x一3)=9(x+2)(c)(x-3)--3(一)(2x+1)+2(2x+1)=0要求:选择简便方法解。(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并及时点拨)评讲:罗列不同解法,让学生判断自己的解法是否最简。
      [分析:练习采取“适当集中、分层推进”的方法是值得肯定的。对初中生来讲,及时巩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有效手段。通过变式训练,分层次地对各种问题加以分类讨论,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与提高。当然,练习要有层次,不能在同一水平上作长时间的停留,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积极前进,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益。另外,练习本身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应用意识,强调学生自觉、主动地应用数学知识勰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众所周知,学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数学,只有在应用中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