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
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2、牢固数学基础知识,强大树根基础知识体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求,教师应引领学生强化树根基础知识体系,为日后能力的提高灌注不竭的动力。
数学知识要从基础着手,要求学生从定义、公理、公式、性质与判定、使用条件、方法6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掌握,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形成解答数学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基础知识的深化运用做准备。同时还要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依据基础知识的关联与转化关系进行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由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由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由知识面构成知识网。例如图形的认识与证明,点→线(平行线、相交线、同位角、内错角等)→面(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全等等)→空间(投影
、空间图形、垂直平分等),在这个过程中将所学知识由薄变厚,对数学理论深入理解、数学方法熟练掌握。
数学教学的策略
1、优化传统理念
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地与学校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沟通,并组织申请新型的教学活动运用到数学教学之中,通过良好的教学效果改变学校管理层对于新型教学模式的看法。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家访活动,改善学生家长的一些陈旧理念,以获得家长对于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支持、同时,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带给学生动态的学习情境和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拓展数学思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升华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班级授课制、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等多个类型。现阶段我国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初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班级授课制
带来的优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在新课程标准的彰显下也逐渐明显起来,其缺点表现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不能很好地注意个体差异、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引进复式教学的组织形式,不仅可以保持班级授课制带来的效果,还可以将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导入到数学教学之中。
3、利用与改善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
初中数学教学受到教学资源硬件条件与教学环境的软件限制。要想冲破该限制因素,教师在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时应注意: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将简单的游戏或小组讨论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数学课堂。第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运用“榜样力量”激励法展开师生、生生的交流与互动。在一个全体参与的环境下,帮助学生养成一种快乐学习、积极学习的学习态度。
努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合作学习,还学生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例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教室布置,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一些生活场景,或组织学生进项一些有趣的制作。
在校园内模拟商场、游乐场,也可以让学生走向街区,进行调查走访,获取所要的数学信息。这些措施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如讨论交流式、小组合作式、自主学习式……还可以组织学生有计划地搞一些小发明、小创作之类的活动,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讲解思路,最后教师得出结论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
例如,有一道习题是这样的:小明和小红两家相距500米。小红每分钟走20米。小明每分钟走30米,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同时,小明带的小狗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奔向小红,遇到小红后立即回头奔向小明。遇到小明后又立即奔向小红。如此往返,直至两人相遇。问:
小狗一共跑了多远。
我和学生研究这道题目的时候,并没有急于告诉他们做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讨。学生的传统做法是把小狗所走的各段路程加起来。这样,好几个量都是变化的,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各个面露难。这时,我引导学生,一哪些量是不变的,我们能不能从不变量入手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继续探讨。他们发现:小狗所用的时间和小红小明相遇的时间是相等的,那么小狗所走的路程就很容易算出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既锻炼了思维,又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教学初中数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