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懂得适时课堂小结更是一门艺术。“编篓编筐,重在收口”,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由此可见,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障课堂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就必须根据课堂内容涉及一个精彩绝伦的课堂小结,强化学生记忆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伴随着教学的改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课堂小结通常由教师设定,带有强烈的主观彩。笔者结合多年苏教版初中数学教学经验,从课堂小结的作用着手,对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集中方法作了简单介绍。
一、课堂小结的作用
(一)整理与归纳课堂信息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课堂的知识点难度明显增加,通常情况下,一节数学课结束后,学生又接收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点,面对新的知识点,学生很容易与旧知识点互为一谈。通过课堂小结,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清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满足归纳与整理课堂信息的需要。
(二)反馈与提升学习效果
为了明确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教师通常会以课堂小结的形式进行检测,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在课堂快结
束的时候通过提问
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巩固所学知识点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承前启后
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扩展。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忽视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还会与即将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衔接,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归纳总结型
归纳总结,是指教师在小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运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提纲挈领地使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经过“信息编码”而“定格”。针对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课堂小结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留适当的时间进行课堂小结,归纳总结型以教师提问为主,教师设置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谈论回答,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讨过程中各自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完成课堂小结的任务。
例:学习了《有理数》这一节知识点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有理数概念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本节学习了那些知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问题2:在有理数的运算中,应该追那些问题?
问题3:怎样解决有关数的规律探讨性问题?
问题4:通过课堂小结,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以上四个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了总结,巩固了记忆力,又提高了学生质疑、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梳理型
知识梳理型是初中数学课堂使用较频繁的小结方法,这种小结方法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教师对教学知识的总结,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划分,引导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例:学习了《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后,课堂小结可以这样设计:
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轴对称定理,轴对称图形;
2. 轴对称定理的应用:画图,计算以及证明过程;
3. 解题的主要方法。
通过以上设计,教师将课堂内容进行了有效地梳理,学生在掌握课堂内容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三)兴趣激发型
教育育心理学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例如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这一知识,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结设计时,可以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各种平面图形,然后向学生介
绍自己,说明自身的特点。面对这种全新的小结方式,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要求角扮演,活跃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课堂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
(四)拓展延伸行
数学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师应该把课堂上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教师
可以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将课堂内容贯穿到实际生活中。这种课堂小结形式不仅拉近了教学与生活的距离,还体现了教育的人文性,学生在学习时也不会有“数学学习与生活无关,可有可无“等认识。例如学习“认识三角形”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距离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请学生回答为什么会选用三角形。课堂小结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安排学生深入日常生活,了解自己家里或者社区里的有哪些三角形的应用等。
总之,课堂小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整理与归纳课堂信息、承前启后以及反馈与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日常教学中常用的课堂小结方法有归纳总结型、知识梳理型、兴趣激发型以及拓展延伸性等,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小结的作用,将课堂效益发挥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