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法与学法探究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现今社会。在传统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很难发挥创造力,学生的个性、特长、智力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教学目标。教师们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也在这些年新课改下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初中数学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学案导学法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与“导学”是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概念,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导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
学案导学的使用过程一般是设计学案、学生预习、学案展示、查漏补缺、反馈练习。
1.学案设计
教师设计学案时,要对新课标、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1)尽量控制学习的难度及量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梯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指导学生学会看书。(4)学案不应编成学生印象中的试卷。学案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希望。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
2.学生预习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
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3.学案展示交流
班级中小组是学习的单位,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因此,每个班按好差生搭配划分小组,给每个组员编号并指定小组长,课堂上每个组不同编号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到黑板上展示,其他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且给表现好的学生加分及时鼓励。学习中要用好小组长,一个好的组长能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让小组成员都能得到发言的机会,所以,在选择小组长时一定要把好关。
4.查漏补缺
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解答和补充。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反馈练习
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练习的测重点应有所不同。中等生、学困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优等生应把测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及时讲评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且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引导探索法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数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探索知识、发展能力,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索的情境,建立探索的氛围,促进探索的开展,把握探索的深度,评价探索的成败。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应该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索的目标,思考探索的问题,掌握探索的方法,敞开探索的思路,交流探索的内容,总结探索的结果。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老师没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没有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没有准启发探索的切入点,更可能所提的问题太难等等。受应试教育下填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总是被动地坐
等知识,重知识记忆而轻问题思考,习惯于听老师讲解,习惯于书本知识,忽略了数学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呢?
1.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由,他们才能尽情的思考、探索。而要营造这种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敢于探索,乐于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激情,用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自主探索。其次,要对学生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学生最怕说错、做错,这时教师的及时肯定和鼓励尤其重要,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极大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第三,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因环境、条件、基础和个人爱好的不同,总存在着个体差异。自主探索学习承认差异并力求通过教育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才能具有多元化,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优秀上,每一位学生都具备创造力,同学之间要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允许"乱插嘴"、"接下
说"。通过这些方式,逐步形成一种互相尊重彼此个性,互相鼓励彼此独创性表现的心理氛围和人际空间。
2.增强自主意识,促进自主探索的开展。
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地位关系。把自己看成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个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结论的人。同时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的主动学习。明确目标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知道了探索目标就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有些初中数学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没有经过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机械的。如在一些几何定理的教学过程中,若能对定理的发现、证明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升思维的层次。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使他们产生疑问,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索的意识,激活探索的思维。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具体的事
物展示,图片展示,实验演示等。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三根木棒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木棒拿出来,三个一组,自由组合,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验,学生得到多种答案,让他们产生疑问: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构成三角形的三边应满足什么条件?从而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具体有:个体自学、分组学习的方式。个体自学就是学生独自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独立完成探索过程。这种方式适合于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探索。对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充分的讨论、交流意见。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还要了解教学内容的容量和深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三、合作探究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优势都有所不同。合作探究法就是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掌握知识,共同进步的目的。它体现在两个大方面:
1.合作学习。学生们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可以分成小组,有明确职责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它包括五个基本要素:积极互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评,混合编组。
合作学习的五种基本方法:①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②小组游戏竞赛法;③切块拼接法;④共学式;⑤小组调查法。
2.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在共同学习的同时,共同探索知识中的奥妙。探究性学习有五大步骤:产生问题意识;形成系统;整合资料;得出结论;反思。整个过程中,师生交往互动是探究性创新的桥梁。
整个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分组和分工,进入新课的学习,对课本中的内容提出疑问并相互帮助解决,提出不同思路并探讨它的正确性,对老师给出的问题共同探讨,对其他书本或资料中的练习先分头练习再相互检查并讨论。互相纠正,互相学习,共同总结,最后获得共知。
四、归纳总结法
归纳总结,就是对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就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通过必要的讲解,使之纳入教材的知识系统中,编织成严谨的知识网络。思维方式单一,容易造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过份强调归纳,会削弱对学生演绎推理的训练。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能通过“范例”去教学,因为要受具体的内容和教学时间限制。把每一块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对同一类型的题目集中解答,进而出规律
建立错题本,把每次考试的错题和解法记录下来。考试之前翻看一遍~主要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上课的时候记好笔记也对归纳有好处,毕竟老师都是很有经验的数学的考察主要还是基础知识,难题也不过是在简单题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所以课本上的内容很重要的,如果课本上的知识都不能掌握,就没有触类旁通的资本。要善于总结归类,寻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