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进行课堂小练笔方法集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作文无病呻吟、无米之炊的现象众所周知,教师往往花大量时间去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感悟生活的能力用以拓展学生习作资源。其实,新课标指出:课堂是教学,但更是生活。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在课堂中,不仅要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而且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潜心默读、圈圈写写,让小练笔走进课堂,让课堂生活成为学生习作的素材,这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大有益处。从而也打开了学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阅读表达的通道,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小练笔的动人之处:
小练笔是阅读课中一种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兼具人文感悟和语言表达的功能,是一种方便操作的读写结合新形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材,挖掘文本资源,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巧妙地及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一些小片段小段落,在课堂上写出精彩。不仅可以加深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打开了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的局面,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是通向作文之路的一座桥梁。
三、策略:小练笔的精细之处
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这种课堂小练笔呢?
1、抓住典型例文仿写   
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可指导学生就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进行分项仿写。如,学了《趵突泉》一课后,我就让学生抓住文中精彩的句子仿照着写一写市府广场的喷泉,有一个学生描写的音乐喷泉简直是美极了: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广场上游人如织,喷泉随音乐节奏强弱快慢的变化,不停地喷射出一朵朵高低不同的水花。好像永远不会停止,永远不知疲倦,永远充满活力。你若立定静静地看上一会儿,便会觉得妙不可言:当音乐柔和舒缓时,喷泉微微荡起,又缓缓落下,犹如一身披白纱的少女,正在舞池中翩翩起舞。突
然,音乐变得高亢激昂,喷池中一股股水柱射向空中,激溅四溢,恰似一枚枚火箭,喷着白烟腾空而起,又如仙女下凡,将一篮篮似烟似雾的花瓣撒向人。最开心的是孩子们,在水雾中欢呼雀跃。夜晚,池中的彩灯齐齐开放,与四周的射灯交相辉映。音乐喷泉在灯光的照耀下流光溢彩,一朵朵水花不断地变幻出七彩的光芒,令人如痴如醉。需要注意的是,仿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在仿中求仿中求仿中求,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的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以提高写作能力。 
2、选择不同表达形式改写     
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如改变叙述顺序,改变人称等,如此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程度和深度,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可谓一举两得。一般适用于古诗教学——譬如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但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翻译;此外也可尝试将合适的课文改写成课本剧,这样,既可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理解课文,还能锻炼其写作能力以及表演能力。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学生学完课文了解了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之后,我安排了一个改写练习:选择一种玻璃,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作自我介绍。有学生写道: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吗?我叫夹丝玻璃,我的特点是……”结合
这个练习,我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课文中只提到名称的其他几种玻璃,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还鼓励学生自己设想出一种新型玻璃,并用书面形式加以以介绍。这一改写练习,使学生投入到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既有效地巩固了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又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3、针对情节理解扩写   
对于那些比较简短的文章,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对课文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写:或给句子加修饰成分,或给人物加外貌和心理活动描写,或扩充情节。如《杨氏之子》文中只是两个人的对话,没有任何修饰成分是比较简短的,在学生理解课文以后我就让学生再补充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描写,有的学生写到:孔君平想:十里八村的人都说这孩子聪明,我不妨考考他,看看他是不是真聪明,他不是姓杨吗,就说他和桌上的杨梅是一家,看他如何应对?’”还有的同学写道:杨氏之子听了孔君平的话有点不高兴了:哼,别因为我姓杨就说我和杨梅是一家,想赚我的便宜,没门,你姓孔我也给你来一句,让你看看我小孩的厉害。’”我们可以看到在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同时,不但读、思、想、写得到了和谐的融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根据中心谋篇布局、安排材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概括提炼内容缩写     
要求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语言组织结构形式,概括提炼课文的内容,字数一般为原文的三分之一左右,以此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能力。如,《景阳冈》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在缩写时就让学生提炼出武松打虎的过程,其余部分作为过渡或者铺垫用几句话即可。这种练笔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为主,却不是段意的简单结合,不至于让学生失去对课文的品读趣味性。 
5、延续故事情节续写   
教材中还有不少的课文故事都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从而也给学生提供了练习写话的机会。因此,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结尾展开想象,让故事延续下去,使故事有个结果。例如《会摇尾巴的狼》一文的最后一段写道: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说:你不会活多久了,猎人会来收拾你的。说完就走开了。这是一个富有余味的结尾,学生怀有极大的好奇心,我趁热打铁地启发学生:后来,猎人到底有没有收拾这狡猾的狼呢?猎人说了什么?狼又会说什么呢?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有的说,狼还想骗猎人;有的说,猎人将计就计,把狼窝给端了……之后,我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把文章
的结尾变成了猎人和狼斗智斗勇的故事,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6、整合时代背景归纳写
教材中的有一些课文由于离学生的年代久远,因而在预习时学生经常会收集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这些资料就是我们训练学生练笔极好的素材。例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详细地描写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事,而对于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战争结果却只字未提。因此,我引导学生搜集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整合、汇编,完成课文完整背景的补写。如:1950年,美帝国主义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1953727日,美国在难以挽回败局的情况下在板门店同中朝签订了停战协定。在这历时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志愿军缺水、缺氧、缺粮、缺弹,但他们仍顽强抗击侵略者,并涌现出了无数英雄人物,如罗盛教、毛岸英等,而且有366千的中国将士血洒疆场。可以这么说,抗美援朝的胜利,是用中国人民子弟兵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这期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唇齿相依、患难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情意。
1958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朝鲜人民纷纷来到车站相送……这样在语言实践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更广泛、深入的了解,更培养、提高了学生写作时的归纳、整合资料的能力。
7、凭借课文空白补写   
教材中的古诗词和一些课文中的情节写得比较概括和简略,留给人们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我们就可凭借这些古诗词和课文的空白设计课堂小练笔,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没有写出的积极意义的内容写下来。对其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如教学《再见了,亲人》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后就说:这篇课文既然是描写话别,就应是双方的,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缺少朝鲜人民说的话。”“此时,朝鲜人民又会说什么呢?现在我想把你们分为三组,各组分别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的身份,写一段向志愿军战士告别的话,好不好?接下去跟学生讨论怎样顺着课文往下说,然后就放手让学生写。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叔叔,我还是以前坚强的小金花,让我再给你们唱个《捣米谣》吧,我不哭,一定不哭……”学生写得感人至深。这样,原先仅仅是志愿军战士向朝鲜人民话别,变成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的互相话别,充分表达了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
8、拓展情境空间想象写
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具有供读者想像的语言空间,在教学时教师如能有意地引导学生把握语言空间,拓展语言情境,想像语言情节,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例如在教学《金的鱼钩》后,就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巧妙把握教材延伸点,引导进行情境拓宽,内容延伸,情感升华的练笔:同学们,战斗结束后,那几个小战士怀着无比悲痛但却又无比崇敬的心情,在水塘边的一块石头上刻下了一句碑文。如果让你们写,又会怎么写这句碑文呢?当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撰写的碑文时,我发现那一句句真挚的话语,完全是学生情感的真实写照。有的同学写到:伟大的战士──老班长永垂不朽!有的同学写到:老班长,您是我心中一颗闪亮的明星。您生得伟大,死得光荣,您光辉一生将记录在共和国的英雄史册里,您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还有的这样写到:敬爱的老班长,您安息吧!我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不难看出,教学中创设了具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发出强烈的表达欲,水到渠成地把他们的感受和想象写了出来。正是由于情境的巧妙设置,才使学生动情、动心,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学生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