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语言对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作用
要:美术教师的动手能力远超过动口能力,而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让教师不得不重视课堂的教学语言。本文从语言运用的几个方面阐述语言对小学生创造力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课堂; 语言;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小学美术论文)08-091-001
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自发地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受时空关系束缚,也不受客观情理的限制,他们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说学生在经意和不经意间进行着创造。然而这时的小学生尚不能自如地运用和理解成人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但对于与他们生活相关、理解水平相近的语言特有兴趣并能理解接受。
一、运用和蔼平等的语言,营造小学生的创造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教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学生情绪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行为。教师在课堂中若不苟言笑或语言干涩缺少情感渲染、缺少幽默,则教室的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严肃,并在师生间产生一种压迫感,使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无从产生。因此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使用平等、幽默的语言,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情绪轻松愉快,心理上如沐春风,表达上流畅自如,个人的创造灵感时时涌动,体间创造浪花相互激荡,不断掀起新的创造浪潮。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二、运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向小学生阐明创造意图
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创造活动,是具有指向性的创造活动。这个指向性实际上是教师设计的创造意图,如何将这个创造意图传导给学生,是一种较高的教学技巧。语言由抽象符号组成,小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干涩的语言符号缺少耐心,不易理解,教师采用与小学生生活相近的形象,具体的语言,将本质抽象的创造意图,演绎成小学生能理解接受的具体形象的行为信号,使之产生创造。备课时精心准备一两个趣味游戏或笑话,安排在紧
凑的教学环节中;多积累些鼓舞人心的评价语;帮助学生理解创造意图,使学生的创造活动基于教材之上,又发散于无限空间中。当学生想象创造出现瓶颈时,我设计了“我是设计师!”
三、运用激励、鼓励的语言,激发小学生的创造信心
鼓励是用语言或文字等激发人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创造性活动特别需要鼓励,因为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思想行为,鼓励能给学生一种肯定一种信心,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有一种协同感,能不断产生创造行为的力量,学生会向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意愿、创造的能力。但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在语言运用上要因人而异,胆小的学生,教师一声:“我就知道你会创造的。”会让学生心中的压力烟消云散。部分学生想创造,可结果却和别人一模一样,这时,需要教师善于发现,肆意夸张:“真不容易,你的某个部分竟和谁都不同,功能一定也很强大,很了不起。”这样的语言会让学生对自己的创造能力很有自信,他会在创造过程中竭尽全力,一次次的实践,最终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创造、善于创造的人。有的学生天生想象丰富,他们的超一般的奇特想象往往不被同伴和教师接纳,甚至排斥,此时教师应有接纳的态度,协助学生扬长避短,在支持的前提下,告知学生什么是
不合理的。但创造性活动具有探索性、尝试性的特点,因此,与他伴随的经常是失败。我给孩子经常性的鼓励是:失败是正常的,没有失败便没有成功。教师要有包容的态度,不失时机地把握机会,让学生从失败中获得创造经验和学习创造的机会。
运用启发探索的语言,引发学生创造动机,如同播有种子的土地一旦温度适宜、阳光充足、水分充沛,种子便会生根、开花结果,人与生俱来就潜伏着创造动机。如何让创造的种子萌动,教师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创造活动。示范讲解中教师对现有的知识应有开放的态度,对定性的知识不作封闭性的陈述,应鼓励学生要有一种质疑的思维习惯,书本可能会错,教师可能会错,权威可能会错。我们要在批判的前提下继承并发扬。其实教师语言传递的有效性比教师语言本身更重要,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能记住教师语言往往不是那些定性的知识点,大多的学生会对教师那些善于引发自己创造动机的语言印象深刻。一位学生在画月亮时将月亮涂成蓝的,这可能是一种创造行为,也可能是无意的个性行为。而无论是什么情况的行为,教师都要以自己的智慧,将其演绎或夸张成学生的一种创造,以激起新的创造冲动:“瞧!这月亮居然是蓝的,好!真是大胆的想象,这蓝月亮一定有什么特别之处吧,给同学们说说吧!”顷刻学生们的创造似万花筒一般奇异而美不胜收。
四、运用分析指导的语言,提高学生创造的质量
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知识经验的贫乏与学生日益增长的认识世界表现自我的愿望是一对矛盾。大部分学生“眼高手低”,学生有时采用的解决办法是将有限的经验超常规的组合,以达到表现自己心中世界的目的,于是想象和创造不断产生,对于世界各种规律认识的浅显,使学生的创造有超越成人的大胆神奇,同时不可避免的掺杂简陋粗糙,如何在美术课中提高学生创造的质量,科学地运用分析指导语言,对小学生的创造活动进行指导,是达到这一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可以将创造意图解释演绎得清晰、明了,使学生有创造的基点,又有无限伸展的空间。指导可以给学生具体的创造方法,怎么构思、如何布局、创造步骤、方法运用等等。使学生的创造既得法又有创新,收到很好的效果。
心理学家认为: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优美、富有创意、童趣的语言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根点燃创造的导火线,是创造融入小学生行为的媒介,是创造不断优化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