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 要】当我们逐渐步入知识经济、网络社会、新技术和信息不断涌现的时代,创造力作为一个人的重要素质已为人们所共识。美术教育向来是体现创造力培养的一门有代表性的学科,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弄清创造能力与美术教学的关系,以及美术教育的目标和目的。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创造性人才等于创造性思维加创造性人格的观点,也就是说创造性包含了思维和人格两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创造力是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智慧共同的结晶。
【关键词】创新型教育 小学美术 创造性思维
以现代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为依据,以创造学与创造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他们的创造力,从而提高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的活动即是创造性教学。教学中的创新,主要指通过各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借以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整体素质。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弄清创造能力与美术教育的关系以及美术教育的目标和目的。美术学科的具体形象、直观认识、审美创造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儿童
创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努力改变儿童美术创造活动是势在必行的。那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发挥创新型教育的功能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的一切,也激发了人类的灵感和创作激情。人们从自然界中得到很多启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如一片叶子,一块石子,一个器皿等,通过联想能变换想出很多东西。教师要启发学生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瞬间,让学生挖掘自己十分丰富的情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并从身边的事物中寻美、发现美、创造美。
孩子本身就有其自己的世界和特点,具有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孩子在关键的艺术发展期内,不能让脑细胞接受大量的审美艺术刺激,使具有艺术加工功能的脑细胞经常处于“饥渴状态”。孩子的潜能会随着大脑发育可塑性的减弱而消失。所以美术教育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外部世界。利用审美知觉强化学生对美的发现、识和欣赏。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生活,走进大自然中。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活
动中,观察周围的动态环境,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让学生在亲自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的动作中,感知事物的形式结构,从平凡的生活内容中发现美的存在。从细小的变化和差别中寻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体验到大自然中带有生命事物的特征,为感性生活经验形成表象和意象打下基础。
二、挖掘教材内容,提供想象素材
孩子是非常喜爱美术活动的,他们在活动中具有丰富的想象创造能力。教材内容是学生创造愿望的最基本源泉,单纯的课本内容有时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内容的补充,补充故事激发意愿,使内容更加符合儿童的身心需要。没有丰富的想象,爱迪生就不可能发明电灯;没有神奇的想象,蔡伦不可能发明造纸术。小学美术教材中蕴含了许多可以激发想象的素材,如何进行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当前教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艺术的天空中翱翔。然而,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并不能适应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特点,了解学生的意愿、兴趣、年龄特点与认识规律,根
据时代的要求和特征对教材进行选择、“裁剪”、“粘贴”、并以新颖、有趣、灵活的方法来教学,就能达到发展孩子创新素质的目的。
三、创设激情的艺术气氛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的时间内创设学生进行绘画的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开设课堂画廊,是增加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画廊中,先让创作者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让学生来欣赏、评估。在评估中,各抒己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课堂画廊也促进了学生的绘画动机,在创作中,他们全神贯注,大胆尝试,并且不时地传出学生的呼叫、哼曲、自言自语、咕哝。这样的创作环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都熔铸到画面中,使整个创作过程充满着一种激情、愉快、满足。
儿童自从有了交流的意识开始,语言虽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全部的,而绘画便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最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和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我们屡见一些儿童在一起边画、边叫、边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他们的这种表现方法越来越远离他们,所以,作为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这一特征,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不断完善儿童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绪得到
体验。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美术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以上所述,不尽完善,我还需不断思考,充分利用美术教学这一载体,积极发展儿童思维的灵活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创造潜能,为培养他们独立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孙美兰小学美术论文.《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3
3 杨桐.《小学美术教学用书》.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