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
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不断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得以日益丰富。如何提高美术课教学有效性是值得广大美术教师深入思考的重要话题。实践证明,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小学美术论文促进计划教学有序进行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体现了一个人积极的心理活动倾向,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能够推动、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我们的美术课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学、好奇心强等特点,根据教材中新颖的内容,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中国画技法”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几幅优秀的中国画作品,然后在课堂上当众演示。当看到我仅用几分钟就画好一幅“墨竹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个个争先恐后地跃跃欲试。
二、注重直观感受,发挥视觉特点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它的最大特点是形象的可视性、具体性和直接性。美术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首先体现在对形体、明暗、彩、线条为基本因素的具体形象的美的感受能力的培养上。在教学中应选择具有美好形式的具体可感的描绘材料,以丰富学生视觉,美感内容。如选择造型优美、彩美观的实物模型作为室内写生的对象,选择优美多姿的山水树木和建筑作为风景写生的对象。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者应将美育寓于具体视觉形象的感受之中,积极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感受各种美术作品或实物的形式之美,可使用看看、想想、说说、比比、做做、画画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做到看中有想、想中有做、做中有画、画中有比、比中有想,使整个教学活动趣味盎然,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在平时美术教学中,我们必须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多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如,在“美术工艺课”的学习中,不可要求学生局限于范画样本的模仿制作,而应着力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制作材料进行反复地琢磨探索,从而让其通过从不同角度的试验中寻求新的发现和理解。再如,教学“水彩画、中国画”一节内容时,教者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动手实践,可通过反复尝试练习,体验润笔、着、用水、行笔中的喜悦,可通过录像、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总结概括造型特点,从而掌握工具的性能,激发参与意识。
四、引导观察想象,培养综合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美术教学对于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特定作用。学生进行绘画练习,首先要观察对象,观察是学生认识和描绘对象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在观察和认识对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地表现对象。在美术教学中,通过速默写、记忆画、想象画的练习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促进想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其想象与创造能力,不断培养儿童的综合绘画能力。例如在教“虾的画法”时,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玻璃缸中的虾,等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才教给他们画法,当学生学会后,我又启发学生进行创作。学生开始感到困难,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见到的虾进行创作时,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还画了炸熟了的虾,并美其名曰“盘中佳肴”。
五、积极多元评价,激发艺术创造
美术教学不同于数学习题,只求一种解法。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应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反之,条条框框太多则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维,使作品呈现千篇一律化,丧失个性与活力。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在作业评讲时,应注意多讲优点,积极关注学生
作品的夸张或平淡,细腻或粗犷、热情或宁静、奔放或含蓄等不同风格,多肯定学生富有创造性的一面,提倡百花齐放,激发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欲望。而不能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如此,则能为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大胆、充分、主动的艺术表现与交流提供有利条件。
总之,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期待与无法抗拒的吸引。在今后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应摒弃过去那种“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教学方式,不断加大有效教法的研究,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教学从“有效”到“高效”的跨跃,更好地完成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翁宏国.让探究性学习走进美术课堂[n].美术报.2002
2.张莉.音乐激“活”美术课堂[n].中国教师报.2003
3.王志,王志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作法[j].内蒙古教育.199712
4.付跃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要做到三个强化[j].河北教育.200122
5.冯新苗.谈美术课堂中“玩”的艺术 [m].教育信息报.2003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许河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