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清明节,从前人们都是这样春游的!
看点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里,家人团聚,结伴扫墓,追思先人。这也是一个美好的家庭日,春日渐暖,人们可以踏青、饮酒、到户外寻景赏春。同时,清明节也是传统古诗词中出现最多的节气之一,在这些诗词中,诗人或者与友人出游,摹绘一派热闹的踏青景象,或者人在旅途,抒发怀念家乡的心情。这些诗词不仅写出古代清明风物,其中出现的地点,也都是今天的游玩名胜。外滩君特别请到复旦附中语文教师司宝锋,带我们神游古诗词中的清明美景。
▲ 苏州古地图
阊门即事
[唐]  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姑苏夜半,山寺钟鸣……说起唐代诗人张继,你大概立即就会想起的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作《枫桥夜泊》吧。而这首写于清明时节的《阊门即事》,也是与苏州有关,情怀却大有不同。
首句中“耕夫”即耕田的农夫,本来应该在在耕田种地,如今却被征募召集而去,去做什么呢?这个“逐”字,应为“角逐”之意,即在楼船之上进行战斗。
据悉,秦代已有楼船,而汉代楼船规模、形制均较秦时大得多,是主要战船,具有多层建筑。船上能起高楼,所以叫楼船。此外,楼船是水军的代称,也是对战船的通称,如把水兵
称为楼船卒、楼船士。
就这样,陆地上农夫因战争而被招募去做了水军船卒,那万顷良田呢?良田沃土中本应该是稻麦碧绿,却因无人耕种、管理而荒芜,变成了野草青青……清明时节,应有农事,而劳力缺乏,田中却空无一人。
诗人只是客观叙述,仿佛不带丝毫情感,却对统治者有一种无言讽刺与批判,对人民则另有一种同情。
▲ 苏州风物清明时节的诗词
诗歌题目《阊门即事》中的阊门即指苏州西城门,也叫破楚门。
苏州古城八门,分别为破楚门、姑胥门、蟠门、蛇门、缪门、干将门、巫门、望齐门。《吴越春秋》记载:“城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闾阖风也。阖闾欲西破楚,楚在西北,故立闾门以通天气,因复名破楚门”。
因其坐落西北,以为通阊阖天风,故得名。今尚存。诗中第三句“吴门”,狭义而言指阊门,广义而言也可指苏州或苏州一带。 
苏州古城是江南地区文化中心,汉代司马迁称之为“江东一都会”,陆游称“苏常(州)熟,天下足”,宋人赞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风物雄丽为东南冠”;明清时期又成为“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堪称“红尘中第一等富贵风流之地”(《红楼梦》)。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苏州有阊门、山塘、平江、拙政园、怡园五个历史街区,观前街、十全街、枫桥三个历史风貌地区,三十余个旧街巷历史地段,七十座古桥梁,二十二处古驳岸,六百三十九口古井,二十二座古牌坊。
明代才子唐伯虎也有《阊门即事》一首,夸赞故乡: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 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杭州·宣城·荆门
▲  西湖景观
江南清明
[唐] 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作者郑准的资料稀少,生卒年不确,故乡何处更无从知晓。从其诗作及友人酬唱诗作来看,应于浙江杭州、安徽宣城、湖北荆门一带做过从事一类的小官。
解读此诗,首先需要了解一个地方。
首联开头所说的吴山,位于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东南,山势绵亘,左带钱塘江,右瞰西湖,堪
为名胜。因春秋时为吴国西界,故有此名。
传说因为此山有伍子胥的祠庙的缘故,应为“伍山”,却误为“吴山”,又称胥山,聊备一说。山上有城隍庙,因此也叫城隍山。由紫阳、云居、金地、清平、宝莲、七宝、石佛、宝月、骆驼、峨眉等十几个山头形成西南—东北走向的弧形丘冈,总称吴山。
吴山是西湖南山延伸进入杭州城区的尾部。吴山东、北、西北多俯临街市巷陌,南面可远眺钱塘江及两岸平畴,上吴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尽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吴山天风”即由此而得名,成为新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东南面,高94米,景秀、石奇、泉清、洞美。